《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诗呈之奇乡友》
时间: 2024-09-19 21:4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诗呈之奇乡友
作者: 曹勋 〔宋代〕
晚岁归心岂易收,挂冠已去复淹留。
东方曼倩多奇节,司马相如故倦游。
床上诗书供一笑,山中松桂入清愁。
儿童怪我经春病,此意还能掩得不。
白话文翻译:
在晚年归心似箭,却难以收回心情,我已经挂冠而去,却又陷入了留恋。
东方的曼倩有着多么奇特的节令,司马相如也曾因游历而感到厌倦。
床上的诗书让我笑一笑,山中的松树与桂花却让我感到清愁。
孩子们奇怪我春天以来一直生病,这种心情又怎么能掩饰得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晚岁:晚年,指作者年老时的状态。
- 归心:归家的心情。
- 挂冠:辞官,象征离开官场。
- 曼倩:指的是曼陀罗花,代表特定的节令。
- 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辞人,常被用来比喻才华横溢但又感到疲倦的游子。
- 床上诗书:指在家中读书写诗的生活。
- 松桂:松树与桂花,象征着清幽的自然环境。
- 儿童:指年幼的孩子。
- 经春病:春天以来一直生病,反映出作者的身体状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章作家,以才华闻名于世。他的故事常用来比喻有才华却感到疲惫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明,号云舫,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和文赋。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晚年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惋惜。诗中通过自然意象和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晚年时的心境。诗的开头便点出了“归心”与“留”的矛盾,显示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接着提到“东方曼倩”和“司马相如”,通过这两者的对比,作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游历生活的厌倦。诗人在床上读书的场景和山中松桂的意象,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但内心却充满了愁苦。最后一句提到儿童的关心,似乎在揭示一种无奈的心理状态,孩子的疑惑让作者的内心更加复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曹勋用平实而不失优雅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岁归心岂易收:晚年的归乡心情并不容易收回,表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挂冠已去复淹留:虽然已经辞去官职,但仍然被留恋的情感所困。
- 东方曼倩多奇节:东方的曼陀罗花在特定的节令中开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奇特。
- 司马相如故倦游:提到司马相如的厌倦游历,暗示自身对游历的疲惫感。
- 床上诗书供一笑:在床上读书写诗,给予作者一丝欢乐的慰藉。
- 山中松桂入清愁:山中的松树与桂花却让人感到忧愁,形成鲜明对比。
- 儿童怪我经春病:孩子们奇怪我春天以来一直生病,流露出对生命的关注。
- 此意还能掩得不:这种心情又怎么能掩饰得住呢?直白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曼倩和司马相如比喻人生的境遇。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松桂、诗书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晚年时的复杂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岁:象征着人生的晚期,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归心:代表对故乡的向往与思念。
- 松桂:象征自然的清幽与内心的愁苦。
- 儿童:象征纯真与无邪,反衬出诗人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司马相如”是指哪一历史人物?
- A. 汉代著名辞章作家
- B. 唐代诗人
- C. 宋朝宰相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年轻的快乐
- B. 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C. 对金钱的渴望
-
诗中“床上诗书供一笑”表达了什么?
- A. 读书带来的欢乐
- B. 对书本的厌倦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情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表达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曹勋与李白的作品,虽然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豪放与曹勋的细腻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