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不疑雪中书怀见寄
—— 司马光
直道免三黜,敢云羞小官。
盘飧红粟涩,衣桁黑貂寒。
书府容身易,侯门曲意难。
荆扉盈尺雪,有客问袁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思考和对友人问候的回应。诗的开头提到即使有机会摆脱三次贬谪,也不敢说羞于做小官。接着描绘了自己生活的艰辛,红粟的盘菜难以下咽,黑貂的衣服也显得寒冷。接下来提到书府容易容身,但侯门的曲意却难以迎合。最后则提到在雪中,有客人询问袁安的事,暗示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
注释:
- 直道:直接的道理,指的是不走弯路。
- 三黜:指三次被贬,古代官员的贬谪。
- 敢云:敢于说。
- 盘飧:指盛菜的盘子。
- 红粟:红色的粟米,食物。
- 衣桁:形容衣服的寒冷。
- 书府:官府。
- 侯门:豪门贵族之家。
- 曲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 荆扉:荆树做的门,常用作隐士的象征。
- 盈尺雪:满尺的雪,形容雪下得很厚。
- 袁安:东汉著名的清白官员,象征清廉。
典故解析:
- 袁安:袁安以清白著称,诗中提及他,表现了诗人对清白人品的向往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官场腐败的时期,司马光的诗作常常反映他对清白政治的追求与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酬不疑雪中书怀见寄》是一首深具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展现了对仕途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直道免三黜”,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思考,虽有机会避开贬谪,但内心依然难以摆脱小官的羞辱,反映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接着以“盘飧红粟涩,衣桁黑貂寒”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借此表现出他对生活现状的无奈。
在“书府容身易,侯门曲意难”中,诗人强调了在官场中迎合权贵的艰难,而书府则显得相对容易,这体现了诗人对真实与虚伪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清白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荆扉盈尺雪,有客问袁安”,不仅展现了雪中寒冷的环境,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清白之士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思考,也有对友人的关心,充分展现了司马光的深邃思想与高贵品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直道免三黜:表明即使有机会避免多次贬谪,仍感到不安。
- 敢云羞小官:不敢轻言自己羞耻于小官的身份。
- 盘飧红粟涩:描述饮食的艰辛,暗示生活困苦。
- 衣桁黑貂寒:衣物虽贵重,却感到寒冷,象征内心的孤独。
- 书府容身易:在书府中容易立足,反映出对知识的敬仰。
- 侯门曲意难:在贵族家中迎合心意是困难的,表现出对权贵的不屑。
- 荆扉盈尺雪:雪厚而冷,暗示孤独与冷清。
- 有客问袁安:客人询问袁安,表现出对清白官吏的仰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盘飧红粟涩,衣桁黑貂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的困境比作寒冷的衣物,生动形象。
- 象征:袁安象征清白与正直,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虚伪的厌倦与对清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身困境的描写,体现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志同道合友人的思念与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孤独与清白。
- 红粟:象征艰苦的生活。
- 黑貂:象征奢华的生活,反衬内心的寒冷。
- 荆扉:象征隐士的生活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司马光的“直道免三黜”意指什么?
- A. 能够逃避贬谪
- B. 感到羞愧
- C. 仕途顺利
-
诗中提到的“袁安”象征什么?
- A. 贪官
- B. 清白官吏
- C. 名士
-
诗的主题思想是?
- A. 对官场的厌倦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名声的向往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情感深沉,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怀。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三
- 《司马光传》 - 李四
- 《宋代诗人研究》 - 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