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秋柳二首 其一
前度玉骢曾系。
窥镜翠楼人媚。
眉妩瘦三分,一样黄花滋味。
归已。归已。
又是鲤鱼风气。
白话文翻译:
在之前的日子里,那匹美丽的骏马曾经在这里系过。
我在镜前偷看,翠楼中的人儿如此妩媚。
她的眉眼显得娇瘦,恰似那黄花的滋味。
我已经归来,已经归来。
这又是春风吹来如鲤鱼般的气息。
注释:
- 玉骢:指美丽的马,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 翠楼:指绿意盎然的楼阁,通常用以描绘春天的景象。
- 眉妩:形容眉眼之间的妩媚,体现女性的美丽。
- 黄花:可能指菊花或其他黄色花朵,寓意美丽和惆怅。
- 鲤鱼风气:鲤鱼象征着生机与春天的到来,风气则指气候或氛围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璧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她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柳与春风,表达了对往昔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 秋柳二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开头提到“前度玉骢曾系”,以马的形象引出过往的回忆,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与思念。接着“窥镜翠楼人媚”,通过镜子中的倒影,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在诉说着一段美丽的恋情。
诗中“眉妩瘦三分”,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美的感慨与渴望。而“黄花滋味”则运用花的意象,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的回忆。最后一句“又是鲤鱼风气”,则将季节的更替与内心的感受相连,鲤鱼象征春天的生机,暗示着希望与新生的到来。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充分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度玉骢曾系: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暗示对青春的怀念。
- 窥镜翠楼人媚:通过镜子看见的美丽女子,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爱情的甜蜜。
- 眉妩瘦三分,一样黄花滋味:女子的眉眼如花般娇嫩,暗含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脆弱。
- 归已。归已。: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 又是鲤鱼风气:春风的气息带来新的希望,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重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黄花,突显其娇艳与脆弱。
- 拟人:鲤鱼风气,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归已”与“鲤鱼风气”的构成,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青春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为主题,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骢:象征青春与美好,暗示过往令人向往的岁月。
- 翠楼:代表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 黄花:象征美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鲤鱼: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新的开始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前度玉骢曾系”中的“玉骢”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马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花
D. 一种饮品 -
诗中提到的“鲤鱼风气”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气息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热情 -
“眉妩瘦三分”中的“眉妩”是形容什么?
A. 眼睛的美丽
B. 眉毛的妩媚
C. 头发的柔顺
D. 脸型的娇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叶璧华《如梦令》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清照更为忧伤,叶璧华则透露出希望的气息。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文学大辞典》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