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5-02-04 16:08:22

满眼青山如画。

说甚玉堂金马。

头戴鹿皮冠,穿个布袍冬夏。

都罢。

都罢。

心上了无牵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眼青山如画。说甚玉堂金马。头戴鹿皮冠,穿个布袍冬夏。都罢。都罢。心上了无牵挂。

白话文翻译:

眼前满是如画的青山,何必提及那华丽的玉堂金马。我头戴鹿皮冠,穿着布袍,无论冬夏都一样。都罢,都罢,心中已无任何牵挂。

注释:

  • 满眼:眼前所见,形容景象的广阔。
  • 青山如画:青山如同画中景象,形容山色美丽。
  • 玉堂金马:指富贵华丽的生活,玉堂代表豪华的居所,金马象征财富和权势。
  • 鹿皮冠:用鹿皮制作的帽子,古代文士所戴,象征淳朴和自然。
  • 布袍:简单的布衣,代表简朴的生活。
  • 都罢:表示无所谓、放下的态度。
  • 心上了无牵挂:内心没有任何顾虑和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应芳,元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末年和元代初年,因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材而受到后人的喜爱。谢应芳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元代,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以清新的人物与自然意象构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舍弃。诗的开头,“满眼青山如画”,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给读者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玉堂金马”,这是对浮华生活的冷静反思,暗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无所谓态度。头戴鹿皮冠、穿着布袍的形象,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追求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都罢,都罢”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释然,心中没有牵挂,展示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繁华的放下,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眼青山如画: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
  2. 说甚玉堂金马:对比自然与物质,表达了对华丽生活的否定。
  3. 头戴鹿皮冠,穿个布袍冬夏:强调了朴素的生活方式,表明诗人的身份与选择。
  4. 都罢。都罢。:语气轻松,表明对世事的放下。
  5. 心上了无牵挂:最终回归内心的宁静,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山如画”形象地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头戴鹿皮冠,穿个布袍”,对称工整。
  • 反问:通过“说甚”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物质的否定,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超然与豁达。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玉堂金马:象征物质的奢华与浮华的生活。
  • 鹿皮冠、布袍:象征自然、淳朴的生活方式,反映诗人的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如梦令》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应芳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玉堂金马”象征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物质财富
    • C. 文人风采
    • D. 简朴生活
  3. 诗中的“都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世俗的放下
    • C. 对人生的无奈
    •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C. 谢应芳
  2. B. 物质财富
  3. B. 对世俗的放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思乡情绪,但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
  • 《登高》: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应芳研究》

以上内容为《如梦令》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