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时间: 2024-09-19 20:57:44

金堤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风严歌响绝,浪涌榜人愁。

棹折桃花水,帆横竹箭流。

何言沈璧处,千载偶阳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
金堤分锦缆,白马渡莲舟。
风严歌响绝,浪涌榜人愁。
棹折桃花水,帆横竹箭流。
何言沈璧处,千载偶阳侯。

白话文翻译:

公无渡河
金堤上缠绕着华丽的缆绳,白马乘坐在莲花舟上。
风寒潮急,歌声已经消失,波浪翻滚,让人愁苦。
桨折断了桃花水,帆飞向竹箭般的流水。
何必提及沈璧的故地,千年之后偶尔见到阳侯。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堤:金色的堤岸,形容堤岸的华美。
  • 锦缆:华丽的绳索,象征美好与奢华。
  • 白马渡莲舟:描绘一种优雅的渡船景象。
  • 风严:风寒,形容天气冷峻。
  • 歌响绝:歌声消失,体现环境的凄凉。
  • 浪涌榜:波浪翻滚,榜是指小船,表现出水的涌动。
  • 棹折桃花水:桨折断了,桃花水则可能用来形容水的美丽。
  • 帆横竹箭流:帆像竹箭一样横渡水流。
  • 沈璧:指沈璧君,典出《红楼梦》。
  • 阳侯:指阳春之时,或指阳光明媚的日子。

典故解析:

  • 沈璧君是《红楼梦》中一个美丽的女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因缘分未到而无法相见。
  • 阳侯象征着光明与美好,暗示着希望与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正见,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中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伤,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公无渡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事,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首联中的“金堤分锦缆,白马渡莲舟”展现了优雅的渡河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风严歌响绝,浪涌榜人愁”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巧妙地融入了对人事的感叹,构建出一幅充满张力的画面。后面两联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桨的折断与帆的流动,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而生动,金堤、白马、莲舟等都是极富美感的元素,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愁苦和无奈的情感逐渐显露,使得整首诗在美与愁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最后一句“何言沈璧处,千载偶阳侯”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尽管现实残酷,但仍然保留着一丝对美好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堤分锦缆:描绘了华丽的堤岸和缆绳,突显出环境的富丽堂皇。
  2. 白马渡莲舟:白马乘舟,象征着优雅与从容。
  3. 风严歌响绝:寒风袭来,歌声消失,暗示了环境的凄凉。
  4. 浪涌榜人愁:波涛汹涌,船上的人感到忧愁。
  5. 棹折桃花水:桨折断了,水流的美丽却无法抵挡生活的困境。
  6. 帆横竹箭流:帆随水流而行,象征着人生的漂泊。
  7. 何言沈璧处:提及美好事物的无奈,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8. 千载偶阳侯:千年之后的偶遇,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美好的意象与忧愁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波浪似乎也在表达愁苦,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象征:如“桃花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却因桨的折断而无法把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未来希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堤:象征富贵与美好。
  • 白马:象征优雅与高贵。
  • 莲舟:象征纯洁与美丽。
  • 桃花水:象征美好的回忆。
  • 竹箭流:象征快速与变化。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金堤”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美丽的堤岸
    C. 船只

  2. “风严歌响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宁静

  3. “何言沈璧处,千载偶阳侯”中的“沈璧”代表了什么? A. 美好事物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张正见的《公无渡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现了通过自然景色抒发情感的主题,但《公无渡河》更侧重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而《送元二使安西》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