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时间: 2025-01-11 21:03:33

屈平沉湘不足慕,公无渡河兮公苦渡。

行搔短发提壶浆,玉白兰芳不相顾。

惊波不在黤黮间,颜色错漠生风烟。

其下无底旁无边,何用将身自弃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
作者:李龏 〔宋代〕

屈平沉湘不足慕,
公无渡河兮公苦渡。
行搔短发提壶浆,
玉白兰芳不相顾。
惊波不在黤黮间,
颜色错漠生风烟。
其下无底旁无边,
何用将身自弃捐。

白话文翻译:

屈原沉于湘水,虽然令人怀慕,但你何必渡河呢?你在苦苦渡水,行动间搔动短发,提着水壶。美丽的花香并不相互顾盼。波涛汹涌,不在黑暗的水域中,颜色和气息错落,生出风烟。河水下无底,旁边没有尽头,何必将自己的身躯自我放弃呢?

注释:

  • 屈平:即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忠诚和悲壮著称。
  • :指湘江,屈原投江自尽之处。
  • 公无渡河:劝勉他人不要冒险渡河。
  • 搔短发:形象描绘,表达愁苦和无奈。
  • 玉白兰芳:美丽的花草,象征美好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龏,字子昊,宋代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李龏通过对屈原的吟咏,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讨。

诗歌鉴赏:

《公无渡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开篇用屈原的故事引入,直指人心的脆弱与对理想的追求。屈原沉江自尽,虽令人惋惜,但诗人劝诫他人不必追随这种极端的做法。诗中“公无渡河兮公苦渡”一句,直抒其怀,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痛苦。

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该诗的艺术魅力,诗人用“行搔短发提壶浆”生动描绘了人物的愁苦状态,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沉重与无助。对于美好事物的描写“玉白兰芳不相顾”,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往往忽视了周围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波涛的描绘,隐喻生命的深不可测,最终以“何用将身自弃捐”作结,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理想的反思。它不仅是对屈原的悼念,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令人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屈平沉湘不足慕:提及屈原自尽于湘江,虽引人怀念,但其行为并不可取。
  2. 公无渡河兮公苦渡:劝人不要冒险渡河,因为渡河带来的只是痛苦。
  3. 行搔短发提壶浆:描绘愁苦的状态,像是用手搔动短发,提着水壶,显得无奈。
  4. 玉白兰芳不相顾:美好的花草并不互相关注,象征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忽视。
  5. 惊波不在黤黮间:波涛汹涌,暗示生命的复杂与不可测。
  6. 颜色错漠生风烟:色彩错落,展现出一种模糊与不确定的状态。
  7. 其下无底旁无边:河水无底,暗示生命的深邃与无穷。
  8. 何用将身自弃捐:劝告人们不要轻言放弃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涛比作人生的波折。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公无渡河”和“公苦渡”。
  • 拟人:将花草赋予情感,表达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命的无常与追求理想的无奈,表达了对屈原的惋惜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不要轻易放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屈平:象征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 湘江:代表生命的终点与隐喻。
  • 短发:象征愁苦与无奈。
  • 玉白兰芳:代表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原自尽的河流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湘江
    D. 淮河

  2. 诗中提到的“公无渡河”是什么意思? A. 劝人渡河
    B. 劝人不要冒险
    C. 赞美渡河
    D. 描述河流情况

  3. “颜色错漠生风烟”中的“颜色”主要指? A. 水的颜色
    B. 人的情感
    C. 生命的复杂
    D. 花草的颜色

答案: 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命运的抗争。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探讨了思乡与人生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公无渡河》: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形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偏向于思念与感伤,后者则更为深刻和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屈原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