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烟墩》

时间: 2025-04-27 19:06:12

上天下地无一物,穷荒仰面惟星辰。

百年未了世间事,片刻且为空外人。

婆悉厥海等勺水,折罗漫山同纤尘。

轻车度漠沙月出,似泛虚舟涉远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天下地无一物,穷荒仰面惟星辰。
百年未了世间事,片刻且为空外人。
婆悉厥海等勺水,折罗漫山同纤尘。
轻车度漠沙月出,似泛虚舟涉远津。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面对荒凉的天空,只能仰望星辰。
经历百年,世间的事情仍未能了结,而此刻只觉得自己在这宇宙中如同无物。
海洋在这里就像一勺水,漫山遍野的尘埃也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细屑。
轻车驶过荒漠,月亮升起,仿佛在虚无之舟上涉过遥远的渡口。

注释:

  • 无一物:没有任何事物,强调空旷与孤独。
  • 穷荒:极为荒凉,形容环境的荒凉状态。
  • 百年未了:经历了百年,世间的事情依旧没有结束,显示出对时间的感慨。
  • 片刻且为空外人:短暂的时间里,感觉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名旁观者。
  • 婆悉厥海等勺水:指广大的海洋在这里显得渺小如一勺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渺小感。
  • 折罗漫山同纤尘:漫山遍野的灰尘和微小的东西共同构成了广阔的世界。
  • 轻车度漠沙月出:轻快的车子穿越沙漠,月亮升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苍凉的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庭学,清代著名诗人,生于明末,生活在清初,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为人称道。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关注自然与人生。

创作背景:

《格子烟墩》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宇宙的敬畏。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的沉重感悟。

诗歌鉴赏:

《格子烟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以广阔的天地和渺小的个体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诗人通过“上天下地无一物”这样的极简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物的氛围,仿佛在探讨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接着,诗人感叹“百年未了世间事”,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索,似乎在提示读者要珍惜当下。

后两句描绘了沙漠和月亮的意象,轻车在沙漠中行驶,月亮从远处升起,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深邃感悟,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第一句:强调天地广阔,表达一种空无与孤独感。
  2. 第二句:对世间事务的感叹,显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
  3. 第三句:通过比喻,将大海比作一勺水,说明了浩瀚自然的渺小。
  4. 第四句:将行车与月亮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景,象征着追寻与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洋比作一勺水,强调其渺小。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浩瀚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最终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

意象分析:

  • 星辰:象征着无限的宇宙与人类的渺小。
  • 海洋:象征着浩瀚与深邃,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
  • 沙漠:代表着荒凉与孤独,象征生存的艰难。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梦想,寓意着希望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无一物”是指什么? A. 诗人的无奈
    B. 天地的空旷
    C. 人生的悲伤

  2. “婆悉厥海等勺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海洋的崇拜
    B. 对自然的渺小感悟
    C. 对生命的恐惧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索
    B. 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对孤独与思乡的深刻描绘。
  • 《登高》 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格子烟墩》 vs 《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思考,但《格子烟墩》更侧重于对宇宙的反思,而《静夜思》则集中在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