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2-04 16:30:01

妒妇滩头十八姨。

顾狂无赖占佳期。

唤它滕六把春欺。

孱愁莺莺并燕燕,恓惶柳柳与梅梅。

东君独自落便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妒妇滩头十八姨。
顾狂无赖占佳期。
唤它滕六把春欺。
孱愁莺莺并燕燕,
恓惶柳柳与梅梅。
东君独自落便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妒妇们在滩头聚集,像是十八岁的姨母。
她们无所顾忌,肆意妄为,妨碍了良辰美景。
呼唤着滕六,来欺骗春天的美好。
那些愁苦的莺儿和燕子,
哀伤的柳树和梅花,
东风独自落下了便宜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妒妇:妒忌的女人,指那些对别人幸福生活心生嫉妒的人。
  • 滩头:河滩边缘。
  • 十八姨:比喻年轻的女子,可能指妒妇们的年纪。
  • 顾狂无赖:指这些女子无所顾忌,放肆无理。
  • 春欺:指春天被欺骗,暗指春天的美好被打破。
  • 孱愁:形容愁苦、悲伤的情绪。
  • 东君:春天的象征,通常指东风的神祇。
  • 便宜: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通过“东君”一词,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对春天的拟人化,东风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的到来与万物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词人,因其词风清新、意境幽远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时节,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嫉妒。作者通过描绘妒妇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间的竞争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充满嫉妒与争斗的春日景象。开头的“妒妇滩头十八姨”以鲜明的形象引入,使读者迅速进入情境,感受到女性间的嫉妒与争斗。紧接着的“顾狂无赖占佳期”则描绘了这种情感的无所顾忌,表现出在美好时光下人性阴暗的一面。

“唤它滕六把春欺”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仿佛春天的到来被这些妒妇们的争斗所遮蔽。继而“孱愁莺莺并燕燕,恓惶柳柳与梅梅”则通过描绘春天的鸟儿和花木,反映出一种哀愁与不安,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在嫉妒和争斗中显得格外脆弱。

最后一句“东君独自落便宜”,通过东风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感受,春天的美好并非人人都能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享受。整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妒妇滩头十八姨”:描绘妒忌的女性在河滩边聚集,隐喻她们的青春与嫉妒。
  • “顾狂无赖占佳期”:这些女性无所顾忌地妨碍美好的时光,揭示出她们的自私与放纵。
  • “唤它滕六把春欺”:呼唤某个角色(滕六)来欺骗春天,暗示对春天美好的渴望与掠夺。
  • “孱愁莺莺并燕燕”:莺和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它们却愁苦,揭示了内心的哀伤。
  • “恓惶柳柳与梅梅”:柳树与梅花同样表现出失落与不安,强化了春天的脆弱感。
  • “东君独自落便宜”:东风象征春天的神明,孤独地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比作“妒妇”,用以表达她们的嫉妒与争斗。
  • 拟人:将春天的东风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态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体现了词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妒忌与争斗,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人性中的嫉妒与竞争。诗中春天的象征在嫉妒的阴影下显得脆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妒妇:象征竞争与嫉妒。
  • 滩头:自然环境的描绘,象征着生活的场景。
  • 莺莺、燕燕:春天生机的象征,暗示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柳柳、梅梅:象征愁苦与哀伤,反映出内心的情感冲突。
  • 东君:春的象征,代表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妒妇”指的是: A. 善良的女性
    B. 嫉妒的女性
    C. 美丽的女性
    答案:B

  2. “东君”在诗中象征: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答案:C

  3. 全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嫉妒与无奈
    C. 平静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与生活的无奈。
  • 苏轼的《水调歌头》:反映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孝祥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情感,但张的作品更强调嫉妒与竞争,而李的则多了几分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历代词人传》
  4.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浣溪沙》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