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望图》
时间: 2025-01-11 05:2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堂忽见芙蓉苑,恰似两京全盛时。
翠幕高张公子燕,锦衣齐集内官仪。
楼台影出青天近,弦管声回白日迟。
花萼相辉银榜丽,水光山色绿差差。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上突然看到芙蓉苑,恰似两京(长安和洛阳)繁荣的盛世。
翠色的幕布高高挂起,公子们在此宴会,
锦衣华服的贵族们齐集在内,仪态万方。
楼台的影子映射在近乎青天的地方,
乐声悠扬,似乎在阳光下回荡得更为迟缓。
花的萼片相辉映,像银榜一样华丽,
水光与山色交融,显得绿意盎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堂:高大的楼阁。
- 芙蓉苑:指盛开的荷花园。
- 两京:指古代的长安和洛阳,象征繁华盛世。
- 翠幕:青翠的帷幕。
- 公子燕:公子们的宴饮。
- 锦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富贵。
- 内官仪:指宫廷中的官员仪态。
- 弦管声回:乐器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 花萼:花的萼片。
- 银榜:象征高贵的名声或荣誉。
典故解析:
- 两京全盛时:指唐代的繁荣时期,长安和洛阳是当时的两大都城,象征着权力与繁华。
- 公子燕:古代贵族的聚会,体现了社交的盛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花鸟,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曲江春望图》创作于春天,王冕在曲江游玩时,目睹春日的美景,感慨于繁华与自然的交融,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元代文人对自然与社会繁华的感悟。首句“高堂忽见芙蓉苑”便引入了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花园中。其次,“恰似两京全盛时”更是将自然之美与历史的辉煌结合,体现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赞美。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翠幕高张公子燕”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展现出当时社会的繁华。接下来的“楼台影出青天近,弦管声回白日迟”则转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乐声的悠扬与光阴的缓慢流逝,似乎在诉说着时间与美的珍贵。
最后两句“花萼相辉银榜丽,水光山色绿差差”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富饶生机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堂忽见芙蓉苑:开篇即引人入胜,描绘春日的美景。
- 恰似两京全盛时:将自然美与历史盛世联系,表达对繁华的向往。
- 翠幕高张公子燕:宴会场景热闹,展示社交生活的繁华。
- 锦衣齐集内官仪:强调贵族的仪态,反映社会等级。
- 楼台影出青天近:通过影子描绘空间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 弦管声回白日迟:乐声悠扬,增添情感的深度。
- 花萼相辉银榜丽: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的交融。
- 水光山色绿差差:描绘绿色的自然景观,富有生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萼相辉”和“水光山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恰似两京全盛时”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对繁华盛世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苑:象征繁华的春天与美好的生活。
- 翠幕:代表富贵与高雅的社交场合。
- 花萼:象征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 水光山色: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京”指的是哪些地方?
- A. 北京和南京
- B. 长安和洛阳
- C. 杭州和苏州
- D. 成都和武汉
-
“翠幕高张公子燕”中的“翠幕”象征什么?
- A. 富贵的宴会
- B. 自然的美丽
- C. 权力的象征
- D. 历史的辉煌
-
诗的最后两句“花萼相辉银榜丽,水光山色绿差差”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宴会的回忆
- B. 对春天的赞美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对人际关系的描绘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冕的《曲江春望图》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冕的诗更加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杜甫则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