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面目本来是道》
时间: 2025-02-04 13:4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面目本来是道 夏元鼎 〔宋代〕
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 骑牛寻犊不知原。真是三家村汉。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 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人的面目本来就是道的体现,阴阳的造化形成了丹药。 像骑牛寻找丢失的牛犊,却不知道原来的地方。这真是三家村里的汉子。 古代圣人设立言辞和象征,后人却只得到了象征而忘记了言辞。 就像乾卦的画法必然是三道横线,舍弃了这些,如何进行炼丹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面目:指人的面容、外表。
- 道:指宇宙的根本原理。
- 阴阳:中国哲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代表宇宙间的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丹:指炼丹术中的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 骑牛寻犊:比喻做事不得要领,盲目寻找。
- 三家村汉:指乡下人,这里比喻愚昧无知的人。
- 古圣:指古代的圣人。
- 立言设象:指古代圣人通过言辞和象征来传达道理。
- 得象忘言:指后人只理解了表面的象征,而忘记了深层的言辞含义。
- 乾画:指《易经》中的乾卦,由三条横线组成。
- 三川:指三条横线,即乾卦的图形。
- 烹炼:指炼丹的过程。
典故解析:
- 乾卦:《易经》中的第一卦,象征天,由三条横线组成,代表创始、强健和领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道家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道家哲学中“道”的理解,以及对炼丹术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道家哲学和炼丹术进行深入研究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道”的理解以及对炼丹术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道”和“炼丹”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根本原理的理解。诗中“面目本来是道”一句,直接指出人的面容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强调了人与宇宙的内在联系。而“阴阳造化成丹”则进一步用炼丹的比喻来解释宇宙的创造和变化过程。后文通过“骑牛寻犊”和“三家村汉”的比喻,批评了那些只知表面而不知本质的人。最后,作者通过“乾画必三川”的比喻,强调了理解和掌握根本原理的重要性,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烹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充满了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面目本来是道”:人的面容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强调了人与宇宙的内在联系。
- “阴阳造化成丹”:用炼丹的比喻来解释宇宙的创造和变化过程。
- “骑牛寻犊不知原”:比喻做事不得要领,盲目寻找。
- “真是三家村汉”:批评那些只知表面而不知本质的人。
- “古圣立言设象”:古代圣人通过言辞和象征来传达道理。
- “后人得象忘言”:后人只理解了表面的象征,而忘记了深层的言辞含义。
- “且如乾画必三川”:强调了理解和掌握根本原理的重要性。
- “舍此如何烹炼”: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烹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骑牛寻犊”和“三家村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 象征:如“乾画必三川”,用《易经》中的乾卦来象征根本原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道”的本质和炼丹的原理,强调了理解和掌握根本原理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面目:人的面容,象征人与宇宙的内在联系。
- 阴阳:宇宙间的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
- 丹:炼丹术中的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 骑牛寻犊:比喻做事不得要领,盲目寻找。
- 三家村汉:乡下人,比喻愚昧无知的人。
- 乾画:《易经》中的乾卦,象征根本原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面目本来是道”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人的面容本身就是道的体现 B. 人的面容是阴阳的产物 C. 人的面容是炼丹的结果 D. 人的面容是古代圣人的象征
-
“骑牛寻犊不知原”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且如乾画必三川”一句,提到了哪个《易经》中的卦? A. 坤卦 B. 乾卦 C. 震卦 D. 巽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著作,深入探讨了“道”的本质。
- 《周易》:古代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象征意义。
诗词对比:
- 《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与本诗中的“面目本来是道”都探讨了“道”的本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德经》:老子的著作,深入探讨了“道”的本质。
- 《周易》:古代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象征意义。
-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详细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历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