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神气精三药》
时间: 2025-01-26 23:2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神气精三药
神气精三药,举世没人知。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心地不明天巧,业识更缠地网,背却上天梯。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树头珠,潭底日,显金机。两般识破,性命更何疑。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方表丈夫儿。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关于“神气精”三种药物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世人中鲜为人知。诗中提到气随着精的变化而变化,神则随着气而无处安放。诗人认为,如果心地不明,就会被天巧所迷惑,业识则会像地网一样缠绕,使人无法登上天梯。历史上许多豪杰都如同醉生梦死。诗中还提到了树头珠和潭底日,象征着显露的金机。如果能够识破这两般,那么对于性命的认知就更加无疑。诗的最后,诗人强调了捕捉金精、炼就真一的重要性,以及玄中趣的珍贵。
注释
字词注释:
- 神气精三药:指修炼中的三种要素,即神、气、精。
- 镇常:常常,一直。
- 心地不明:指心智不清晰。
- 天巧:天生的巧妙。
- 业识:业力和识见。
- 地网:比喻束缚人的困境。
- 上天梯:比喻达到高境界的途径。
- 树头珠:比喻显露的珍贵之物。
- 潭底日:比喻深藏的智慧。
- 金机:指重要的机缘或机会。
- 金精:修炼中的精华。
- 真一:指修炼的终极目标。
- 玄中趣:深奥的趣味。
典故解析:
- 树头珠、潭底日:这两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显露和隐藏的智慧或珍贵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修炼、道家思想等主题。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修炼之道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修炼过程中,对修炼之道的一种体悟和总结,强调了修炼中神、气、精的重要性,以及识破世间迷雾、追求真一的必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神气精”三种药物的描述,展现了修炼之道的深奥和不易。诗中“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过程中气与神的关系,以及修炼者可能遇到的困境。诗人通过对“树头珠”和“潭底日”的比喻,强调了识破表象、探求真谛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提出“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表达了对修炼终极目标的追求和对世间稀有之趣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充满了道家修炼的哲理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气精三药,举世没人知:开篇即提出修炼中的三种要素,强调其不为世人所知。
- 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描述气与精的关系,以及神随气而无处安放的状态。
- 心地不明天巧,业识更缠地网:指出心地不明会导致被天巧迷惑,业识则像地网一样束缚人。
- 背却上天梯:比喻无法达到高境界。
- 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感叹历史上许多豪杰都如同醉生梦死。
- 树头珠,潭底日,显金机:通过比喻强调显露和隐藏的智慧。
- 两般识破,性命更何疑:指出识破表象对于性命认知的重要性。
- 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强调捕捉金精、炼就真一的重要性。
- 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表达对玄中趣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树头珠”、“潭底日”等,形象地描绘了显露和隐藏的智慧。
- 对仗:如“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等句,语言工整,意义深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修炼之道,强调了神、气、精的重要性,以及识破世间迷雾、追求真一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头珠:显露的珍贵之物,象征显露的智慧。
- 潭底日:深藏的智慧,象征隐藏的智慧。
- 金机:重要的机缘或机会,象征修炼中的关键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气精三药”是指哪三种要素? A. 神、气、精 B. 神、气、心 C. 神、精、心 D. 气、精、心
-
“树头珠”和“潭底日”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A. 显露的智慧和隐藏的智慧 B. 显露的财富和隐藏的财富 C. 显露的权力和隐藏的权力 D. 显露的知识和隐藏的知识
-
诗的最后一句“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表达了什么? A. 对世间稀有之趣的珍视 B. 对世间稀有之物的珍视 C. 对世间稀有之人的珍视 D. 对世间稀有之事的珍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道家经典,涉及修炼、道家思想等主题。
- 《庄子》:道家经典,包含丰富的道家哲理和修炼思想。
诗词对比:
- 《道德经》与《水调歌头·神气精三药》:两者都涉及道家修炼思想,但《道德经》更为系统,而《水调歌头·神气精三药》则更注重个人体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德经》:道家经典,深入了解道家思想。
- 《庄子》:道家经典,包含丰富的道家哲理和修炼思想。
- 《中国古代修炼文化》:了解中国古代修炼文化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