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时间: 2025-01-11 10:53: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作者: 张炎 〔宋代〕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
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
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白话文翻译
在流水环绕的人家,刚刚经过斜阳,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树木。
我害怕听到秋天的声音,却又是旧愁的来源。
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客人偏偏在异乡?我不禁自嘲,被谁留住了呢?
问问那种桃花,难道不是曾经的情景?
未曾想桃花轻易地让我误解。
年轻时并不懂得相思的苦楚。
如今却最难禁受这时的情感。
行云暗暗与风流散去,这才相信分离的泪水如雨般倾洒。
更何况夜晚的鹤在帐中空荡荡,怎能面对现在的归去?
更可怜的是,闲暇时白发苍苍,难道自己还知晓吗?
注释
- 乍:刚刚,突然。
- 苍树:苍翠的树木。
- 秋声:秋天的声音,常常引发思乡之情。
- 相思苦:思念的痛苦。
- 夜鹤:夜晚的仙鹤,象征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生年不详—约1100年),字仲明,号南村,宋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深受后人喜爱。张炎的作品往往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玲珑四犯》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情感深邃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玲珑四犯》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恍惚的心境,似乎在无意间触碰到了内心的旧愁。接着,诗人自问“因甚尚客殊乡”,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自嘲,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中多处提到“秋声”、“桃花”等意象,既象征着时光流逝,也暗示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尤其是“少年未识相思苦”,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结尾“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更是点题,令人感慨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整首词情感真挚,音韵和谐,展示了张炎深刻的生活智慧与敏感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水人家:描绘流水环绕的人家,营造出乡村恬静的氛围。
- 乍过了斜阳:夕阳西下,带来一种萧瑟的感觉。
- 怕听秋声:秋天的声音让人感到惆怅,似乎唤起了心底的旧愁。
- 尚客殊乡:身为客人在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 自笑我被谁留住:自嘲被留在异乡的原因。
- 问种桃莫是前度:疑惑桃花是否与往昔有关,表现对往事的追忆。
- 少年未识相思苦:年轻时未体验到相思的苦楚,暗示成长的痛苦。
- 最难禁此时情绪:此时情感难以抑制,感情的波动。
- 行云暗与风流散:行云与风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痛苦。
- 别泪如雨:离别时的泪水如雨般倾洒,情感真挚。
- 夜鹤帐空:夜晚的鹤在空荡荡的帐子中,象征孤独。
- 向如今归去:面对现实的归去,充满无奈。
- 闲里白了头:在闲暇时光中,岁月悄然流逝,白发渐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别泪如雨”比喻离别时的悲伤。
- 拟人:将“行云暗与风流散”赋予情感,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如“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形成音律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生活的流动与无常。
- 斜阳:代表生命的晚期,暗示时间的流逝。
- 苍树:象征岁月的沉淀与厚重。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回忆。
- 别泪:象征离别的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流水人家”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 A. 乡村宁静的生活
- B. 繁华的都市
- C. 荒凉的山野
答案:A
-
“少年未识相思苦”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时的无知
- B. 对爱情的期待
-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A
-
“别泪如雨”中的“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命的滋润
- B. 悲伤的泪水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张炎的《玲珑四犯》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张炎更侧重于时光流逝带来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