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十一》
时间: 2025-01-10 23:10:35意思解释
饮酒·十一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白话文翻译:
颜生被称为仁者,荣公则被认为有道德。
我屡次空过无获,年岁渐渐长大,饥饿一直伴随到老。
虽然留名于世,但一生却如同枯槁。
死去后又能知道什么,能随心所欲才是最好的。
寄养在他人财富之下,临终时却消失了这些宝物。
裸葬又何必忌讳,人应该懂得这种道理。
注释:
字词注释:
- 颜生: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仁德著称。
- 荣公:指荣成公,或可理解为有道之人。
- 屡空:多次空过,形容虚度光阴。
- 长饥: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
- 枯槁:枯萎、干瘪,形容生命的消逝。
- 称心:心中所愿、满足。
- 千金躯:指价值千金的身体。
- 临化:临终、去世。
- 裸葬:赤裸埋葬,指简单的葬礼。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颜生和荣公,都是历史上被尊重的人物,代表着仁义与道德,这体现了陶渊明对人生价值和社会评价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的诗人、隐士。他以田园诗闻名,反映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动乱的时期,社会动荡使他对名利的追求逐渐淡漠,转而向往隐逸生活,此诗正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饮酒·十一》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开头通过提及历史人物颜生和荣公,强调仁德和道义的重要性,接着反映了自己屡屡空过的生活状态,感受到长久的饥饿与生命的无奈。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诗人对名声的追求持怀疑态度,认为即使留名于世,生命的苦涩与枯竭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的“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则是对死亡的释然,强调心中所愿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态度反映了陶渊明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
最后几句提到财富与裸葬,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物质的超越,认为生死之间的真谛在于理解和解脱。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使得诗歌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体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颜生称为仁” - 引用名人,展示道德标准。
- “荣公言有道” - 强调有道之人的重要性。
- “屡空不获年” - 自述虚度光阴,感慨人生。
- “长饥至于老” - 生活的艰辛与困顿。
- “虽留身后名” - 对名声的无奈与质疑。
- “一生亦枯槁” - 生命的无意义与疲惫。
- “死去何所知” - 死亡的无知与释然。
- “称心固为好” - 追求内心的满足最重要。
- “客养千金躯” - 对财富的反思,外在无常。
- “临化消其宝” - 临终时财富的消逝。
- “裸葬何必恶” - 对简单葬礼的态度。
- “人当解意表” - 提醒人们理解生死的真谛。
修辞手法:
- 对仗: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形成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 “死去何所知”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化主题。
- 比喻: “千金躯”暗示身体的珍贵与脆弱。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命的意义、名利的虚幻及内心的满足,传达了一种对物质世界的超然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象征道德与人性。
- 道:象征智慧与真理。
- 长饥:象征生命的困苦与无奈。
- 枯槁:象征生命的衰败与虚无。
- 裸葬:象征对死亡的接受与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陶渊明诗中提到的“颜生”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颜回
C. 荣公 -
诗中“屡空不获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年华的珍惜
B. 对虚度光阴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生命的反思与释然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陶渊明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物质的超脱,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