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会而作》
时间: 2025-01-10 22:5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会而作
作者:陶渊明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
颇为老农,而值年灾,
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
朝夕所资,烟火裁通。
旬日已来,始念饥乏,
岁云夕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面对丰收与饥荒交替的感慨。旧粮已尽,新粮尚未成熟,作为一位年迈的农人,正值灾年,生活困苦。虽然日子依然在继续,但饥饿的担忧依旧存在。丰收的希望已经渺茫,日常的生活依赖于微薄的收入。经过十天的煎熬,开始感到饥饿,年头也快结束,令人感慨不已。若我现在不记述这些,后人又能听到什么呢?年轻时家中缺乏,老来更是长久的饥饿。虽然羡慕丰收的谷物,谁敢奢望美味的食物呢?就像是吃着寡淡的米饭,身处酷暑却又厌恶寒冷的衣物。岁月渐渐走向尽头,辛辛苦苦又有什么意义呢?常常吃粥的人,深知这条路的艰辛。感叹何必吝啬,徒然空留下遗憾。这样的生活本不在我的追求之中,早已注定是我归属的贫困。饥饿的日子已经过去,曾经我有许多老师。
注释
- 谷:指谷物,粮食。
- 老农:年长的农民,象征经验与辛苦。
- 年灾:指自然灾害导致的歉收。
- 烟火裁通: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 菽麦:指豆类和小麦,象征丰收的粮食。
- 惄:感到困苦、痛苦的意思。
- 蒙袂:指包裹或遮拦,象征贫困的生活。
- 馁:饥饿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以其田园诗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陶渊明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代的期许。在时代动荡、社会动乱的背景下,陶渊明选择隐逸,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有会而作》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诗中,作者通过自己作为老农的身份,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旧谷已尽而新谷未成的尴尬局面,突显了农人生活的艰辛。在面对饥饿与困境时,陶渊明并没有选择绝望,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接受现状,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陶渊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他在诗中提到的“常善粥者心”,不仅反映了对艰苦生活的体悟,也暗示了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珍惜。诗的后半部份则充满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显示了他对人生的哲学理解。
通过这首诗,陶渊明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困境,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现实。诗中饥饿、灾年等意象,实际上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揭示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苦难与挑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宽容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旧粮食已经用尽,新粮食还未成熟,表现生活的困境。
- 颇为老农,而值年灾:作为一个年长的农民,正经历着灾年,强调岁月的流逝与困苦的加深。
- 日月尚悠,为患未已:时间依然在流逝,但困扰依旧没有结束。
-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丰收之年已经难以指望,表达对未来的无奈感。
- 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日常生活依赖于微薄的收入,生存的艰辛。
- 旬日已来,始念饥乏:经过十天的煎熬,开始感到饥饿,反映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难。
- 岁云夕矣,慨然永怀:年头已近尾声,感慨不已,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如果自己不讲述这些,后人又能了解到什么呢?强调历史的传承与记忆的重要性。
-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年轻时家庭贫困,年长后更是持续的饥饿,反映生活的无常与艰辛。
-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虽然羡慕丰收的粮食,谁敢奢望美味的食物?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
-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生活的困苦,象征着对温饱的渴望与对环境的无奈。
-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岁月即将结束,辛苦的生活让人感到悲伤。
-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常常吃粥的人,深知生活的艰辛,表达对困境的理解。
-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感叹何必吝啬,徒然空留下遗憾,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这样的生活本不在追求之中,早已注定是贫困的归宿。
-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饥饿的日子已经过去,曾经我有许多老师,暗示对人生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旧谷既没,新谷未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例如“惄如亚九饭”,通过比喻强调生活的困窘。
- 排比:如“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与反思,揭示了在自然灾害与贫困交织中,农人的艰辛与无奈。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中蕴含着对后代的期许与警醒,强调历史的传承与珍惜生活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谷:象征过去的丰收,代表着失去与无奈。
- 新谷:象征希望与未来,代表着渴望与期待。
- 饥饿:象征生活的困苦,代表生存的挑战。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代表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活困境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历史的追忆
-
陶渊明在诗中提到的“菽麦”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未来
- B. 丰收的粮食
- C. 生活的艰辛
- D. 友情的珍贵
-
诗中提到的“年灾”指的是什么?
- A. 人生的悲伤
- B. 自然灾害导致的歉收
- C. 心灵的空虚
-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另一首田园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主题同样涉及人生与自然。
诗词对比:
- 陶渊明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但陶渊明更多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苦难与民生的艰辛。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魏晋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