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佳人)》

时间: 2025-01-24 16:59:45

一颗樱桃樊素口。

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

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

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

章台折尽青青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佳人) 苏轼 〔宋代〕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
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
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白话文翻译:

这颗樱桃在她那白皙的嘴唇上显得格外动人。
她不爱金银财宝,只希望人能长久相伴。
我学着画乌鸦的样子,但仍未能成功。
她的眉头早已因伤春而微微皱起。
在西园中追逐着蝴蝶,她的身影伴我同行。
花开花落,我渐渐明白了思念的愁苦。
破镜重圆的那个人如今是否仍在?
章台的柳树已经折尽,留下一片青青的枝条。

注释:

字词注释:

  • 樊素口:樊,形容她的嘴唇如樱桃般红润;素口,指她的嘴唇白皙。
  • 黄金:形容财富,指金银财宝。
  • 学画鸦儿:指作者尝试画乌鸦,传达一种未能如愿的失落感。
  • 伤春皱:因春天的伤感而皱起眉头。
  •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或恋人失散后重新团聚。
  • 章台:古代指代离别之地,象征思念。

典故解析:

  • “破镜重圆”出自古典文学,常用于形容分离后的重聚,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珍视。
  • 章台柳:古代文人常用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特别是在送别诗中尤为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但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其以诗、词、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其在政治上遭遇困境之际,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怀与思索,尤其是对爱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蝶恋花(佳人)》展现了苏轼对爱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美人樱桃般的嘴唇的描绘,展现了对她外貌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敏感。接着,他表达了对金钱的轻视,显示出对真挚情感的向往。

诗中“学画鸦儿犹未就”,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暗含了对自己无法完美表达情感的无奈。眉尖的皱纹则象征着美人内心的忧愁,似乎在诉说着因春天的离愁而生的情感波动。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扑蝶西园随伴走”的意象,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爱情的陪伴渴望。同时,“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思念之苦,诗人对爱情的思考愈加深刻。

最后,诗中的“破镜重圆人在否”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惋惜与对重聚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颗樱桃樊素口”:用樱桃形容女子的嘴唇,营造出一种美丽的形象。
  2. “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表明对真情的珍视,不在乎物质。
  3. “学画鸦儿犹未就”: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失落感。
  4. “眉尖已作伤春皱”:暗示女子因春天的离愁而愁眉苦脸。
  5. “扑蝶西园随伴走”:展现两人间的亲密关系与快乐时光。
  6. “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时间的流转带来的思念愁苦。
  7. “破镜重圆人在否”:表达对重聚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惋惜。
  8. “章台折尽青青柳”:比喻离别后的思念,留下的只是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樱桃形容女子的嘴唇,增强了美的形象。
  • 拟人:将花与思念联系,赋予情感于自然景物。
  • 对仗:如“花落花开”,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爱情的珍视与渴望,同时反映了因时间与离别带来的孤独与思念。诗人希望重温过去的美好,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象征美丽与甜蜜,传达爱情的可贵。
  • 黄金:象征物质财富,反衬出对真情的追求。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
  • 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渲染了愁苦的情感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真爱的追求
    C. 对物质的轻视

  2. “扑蝶西园随伴走”中的“扑蝶”指的是什么? A. 追逐自由
    B. 追寻快乐的时光
    C. 寻找爱情

  3. “破镜重圆”这个典故通常指的是? A. 夫妻团聚
    B. 朋友重逢
    C. 物品修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情感,但苏轼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思绪。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