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磨 沈周 〔明代〕 盘盘轧轧更重重,功用宜人天下从。 两象合来分动静,一心存处得中庸。 兼收琐屑才无弃,不择粗粱德有容。 莫道顽身老难运,运时还解飨千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磨盘的形象,并赋予其深刻的哲理。诗中,“盘盘轧轧更重重”形容磨盘的沉重与运转的艰难,“功用宜人天下从”则赞颂了磨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两象合来分动静,一心存处得中庸”,通过磨盘的运转,比喻了动静结合、中庸之道的生活哲学。后两句“兼收琐屑才无弃,不择粗粱德有容”,则表达了磨盘不挑剔原料,兼收并蓄的品质,象征着包容与德行。最后一句“莫道顽身老难运,运时还解飨千钟”,鼓励人们不要因年老而放弃努力,只要坚持,仍能享受丰盛的成果。
注释:
- 盘盘轧轧:形容磨盘运转时的声音和状态。
- 重重:形容磨盘的沉重。
- 功用宜人:指磨盘的用途对人们非常适宜。
- 两象合来:指阴阳两象的结合。
- 分动静:指区分动静的状态。
- 一心存处:指心中保持一种状态。
- 得中庸:达到中庸之道。
- 兼收琐屑:指不嫌弃细小的事物。
- 才无弃:指才能不会被浪费。
- 不择粗粱:指不挑剔原料。
- 德有容:指德行包容。
- 顽身老难运:指年老体衰,难以运转。
- 运时还解飨千钟:指运转时仍能享受丰盛的成果。
诗词背景: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周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与他的画风相得益彰。《咏磨》这首诗通过磨盘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庸之道和生活哲学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诗歌鉴赏:
《咏磨》这首诗以磨盘为载体,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与深奥的哲学思想相结合。诗中,“盘盘轧轧更重重”一句,既描绘了磨盘的物理特性,又隐喻了生活的沉重与不易。“功用宜人天下从”则进一步强调了磨盘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后两句通过磨盘的运转,比喻了动静结合、中庸之道的生活哲学,体现了作者对平衡和谐的追求。最后两句则通过磨盘不挑剔原料的特性,象征了包容与德行,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仍能享受丰盛的成果。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寓意深刻,展现了沈周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首句“盘盘轧轧更重重”,通过声音和重量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磨盘的运转状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第二句“功用宜人天下从”,赞颂了磨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平凡事物的尊重。
- 第三句“两象合来分动静”,通过磨盘的运转,比喻了阴阳两象的结合,表达了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
- 第四句“一心存处得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平衡和谐的追求。
- 第五句“兼收琐屑才无弃”,通过磨盘不嫌弃细小的事物,象征了包容与德行。
- 第六句“不择粗粱德有容”,进一步强调了磨盘不挑剔原料的特性,体现了作者对德行的重视。
- 第七句“莫道顽身老难运”,鼓励人们不要因年老而放弃努力。
- 第八句“运时还解飨千钟”,表达了只要坚持,仍能享受丰盛的成果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磨盘的运转,比喻了动静结合、中庸之道的生活哲学。
- 拟人:将磨盘赋予人的品质,如“兼收琐屑才无弃”,“不择粗粱德有容”。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盘盘轧轧更重重”与“功用宜人天下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咏磨》这首诗通过磨盘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庸之道和生活哲学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诗中强调了平衡和谐、包容与德行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仍能享受丰盛的成果。
意象分析:
- 磨盘: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象征着生活的沉重与不易,同时也代表了中庸之道和包容德行。
- 动静:通过磨盘的运转,比喻了动静结合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平衡和谐的追求。
- 中庸:作为诗中的重要概念,体现了作者对平衡和谐的追求。
- 包容与德行:通过磨盘不挑剔原料的特性,象征了包容与德行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盘盘轧轧更重重”形容的是什么? A. 磨盘的声音和状态 B. 磨盘的重量 C. 磨盘的用途 D. 磨盘的运转
-
“两象合来分动静”中的“两象”指的是什么? A. 阴阳两象 B. 动静两象 C. 天地两象 D. 日月两象
-
“一心存处得中庸”中的“中庸”指的是什么? A. 平衡和谐 B. 动静结合 C. 包容德行 D. 生活哲学
-
“兼收琐屑才无弃”中的“琐屑”指的是什么? A. 细小的事物 B. 重要的原料 C. 粗粱 D. 德行
-
“莫道顽身老难运”中的“顽身”指的是什么? A. 年老体衰 B. 磨盘 C. 生活 D. 德行
答案:
- A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石壕吏》:通过描绘石壕吏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古原草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沈周《咏磨》与杜甫《石壕吏》:两者都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 沈周《咏磨》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是研究沈周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中国古代诗歌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