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闻董曾入同善社》
时间: 2025-01-26 04:28:1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陌上花·闻董曾入同善社
作者: 黄光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枌榆社废无端,鶗鴂逗花酣叫。
李代桃僵,眼底故园凄断。
众芳可有金铃护,蘸梦绿阴残照。
欲因风寄问旧时莺燕,向谁啼笑。
忆芳亭静坐,饶沉醉着,万紫千红重劝。
一树梅花,早怕蔓藤奉绕。
笛声忽听杨枝折,更唱入云高调。
想如今纵有君房才思,语言难妙。
白话文翻译:
枌榆社没有任何缘由地衰败,杜鹃在花间醉叫。
李子代替桃子,眼中故乡的景象已凄凉断裂。
众多花朵是否有金铃来保护,梦中映着残余的绿荫与余辉。
想借风问问以前的莺燕,现在又向谁啼笑?
回忆在芳亭静坐,陶醉于万紫千红的美景。
一树梅花,早已害怕被藤蔓缠绕。
忽然听到笛声,杨枝被折,歌声更高远地传入云端。
如今即使有君房才思,然而语言却难以表达。
注释:
- 枌榆社:指的是一种社团或组织,这里用作象征,暗喻社团的衰落。
- 鶗鴂:杜鹃鸟,春天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李代桃僵:李子代替桃子,指代替或更替的意思,这里暗示与往昔的对比。
- 金铃: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保护的力量。
- 蘸梦:意为在梦中描绘或回忆。
- 杨枝:杨树的枝条,象征着柔软与脆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光,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民国时期。他的诗风灵动,擅长在细腻的生活描写中融入情感,反映时代的变迁。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社会动荡之际,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在变革中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与青春时光的怀念。首联“枌榆社废无端,鶗鴂逗花酣叫”以“社”的废弃象征着社团的衰败,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变化。杜鹃的歌声则似乎在呼唤着过往的美好。接下来的“李代桃僵”则通过对比,表明了生活的无情与变迁。诗中通过“梦”与“旧时莺燕”的意象,进一步探讨了对往昔的追忆与难以言说的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充满了对美好景色的留恋,尽管“万紫千红”的景色如梦似幻,但却难掩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尤其是“一树梅花,早怕蔓藤奉绕”,不只是对梅花的惋惜,更隐喻着对过往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惶恐。最后一句“想如今纵有君房才思,语言难妙”则是对当下才能与情感的无奈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才思与情感的局限对比,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枌榆社废无端:暗示社团的衰败,象征着时代的变迁。
- 鶗鴂逗花酣叫:杜鹃在花间鸣叫,体现春天的气息与思乡情。
- 李代桃僵:对比故乡的变化,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众芳可有金铃护:询问是否有美好的事物来保护这些花朵,象征着对美的渴望。
- 蘸梦绿阴残照:梦中依稀的美好回忆,带有淡淡的忧伤。
- 欲因风寄问旧时莺燕,向谁啼笑:通过风询问往昔情景,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忆芳亭静坐:静坐在芳香的亭子,沉浸在花的海洋中。
- 万紫千红重劝:对美好生活的劝诫与珍惜。
- 一树梅花,早怕蔓藤奉绕:梅花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担忧。
- 笛声忽听杨枝折:悠扬的笛声中透露出一种脆弱感。
- 更唱入云高调:音乐的高亢与追求理想的心情。
- 想如今纵有君房才思,语言难妙:即使有才华,也难以表达内心的感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枌榆社”比喻社团的衰落,寓意深远。
- 拟人:杜鹃鸟“逗花酣叫”,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变迁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杜鹃:象征春天与思乡,代表着追忆与感伤。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表现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 金铃:象征保护与美好,代表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中提到的“枌榆社”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社团的衰败
C. 春天的气息
D. 诗人的才华 -
“李代桃僵”意指什么?
A. 对比生活的变化
B. 旧时的友谊
C. 自然的美好
D. 诗人的孤独 -
诗中“万紫千红重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C. 对故乡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
- 杜甫《春望》:对时局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
诗词对比:
- 黄光的《陌上花》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怀念故乡、感慨时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黄光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白居易则更强调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黄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