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一 忆儿鋐客长安
——张令仪 〔清代〕
飒飒西风,轻烟细雨飞黄叶。
云山千叠。目断征尘绝。
弱羽冲寒,也作天涯客。
伤离别。一生呜咽。
直到头如雪。
白话文翻译:
在飒飒的西风中,轻烟细雨飘飞着黄叶。
远方的云山层叠不绝,目光所及,尽是征途的尘埃。
像弱小的羽毛在寒风中挣扎,亦成为了天涯的旅客。
因离别而伤感,心中一生的哀怨,
直至白发苍苍。
注释:
字词注释:
- 飒飒:形容风声或物体摩擦声,这里形容西风的声音。
- 轻烟细雨:形容细小的雨点像烟雾一样轻柔。
- 飞黄叶:形容秋天落下的黄叶。
- 目断征尘:目光所及,尽是旅途中的尘土,形容思乡的情感。
- 弱羽:比喻弱小的旅客或漂泊者。
- 天涯客:指远离故乡的人。
- 呜咽:形容悲伤的哭泣声音。
- 头如雪:比喻年老,头发变白。
典故解析:
- “天涯客”:此典故常用以形容流浪或离家在外的人,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令仪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生活感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点绛唇 其一 忆儿鋐客长安》是张令仪在游历他乡、思念故乡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感受。诗中渗透着对人生无常和离别苦楚的思索,表现了他内心的郁结与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游子生活的感慨。开篇以“飒飒西风,轻烟细雨飞黄叶”引入,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西风、细雨和黄叶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离别的无奈和哀伤。
接下来的“云山千叠。目断征尘绝。”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诗人目光所及,尽是旅途的尘埃,暗示着他在这漫漫征途上无尽的思乡之情和对归属感的渴望。而“弱羽冲寒,也作天涯客”则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寄托于“弱羽”上,表现出一种脆弱的无助感,仿佛在寒风中翱翔,无法找到归宿。
“伤离别。一生呜咽。”这一句更是将离别的痛楚与心中长久的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生共鸣。结尾的“直到头如雪”则透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以白发象征人生的终极,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推进,情感上愈发浓烈,从秋天的景象到个人的情怀,展现出深厚的文学价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飒飒西风,轻烟细雨飞黄叶:描绘秋天的景象,带出离别的情绪。
- 云山千叠。目断征尘绝:远望千山,眼中只见征途的尘埃,表达对旅途的感慨。
- 弱羽冲寒,也作天涯客:比喻自己如同弱羽,漂泊无依,隐喻游子的孤独感。
- 伤离别。一生呜咽:表达对离别的伤感与心中的长久痛苦。
- 直到头如雪:象征着年华已逝、白发苍苍,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弱羽”比喻游子,表现其脆弱与无助。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增添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飒飒西风”与“轻烟细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离别与思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引发对离别的联想。
- 细雨:代表着忧伤与思念,营造出柔和而悲凉的氛围。
- 黄叶:秋天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衰退与离别的不可避免。
- 云山:象征着遥远的旅途与心灵的归属感缺失。
- 弱羽:象征着脆弱的游子,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弱羽”主要象征什么?
a) 强大
b) 脆弱
c) 勇敢 -
“飒飒西风”中的“西风”主要指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伤感
c) 开心
答案:
- b) 脆弱
- c) 秋
-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也涉及离别与思乡的主题,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张令仪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描绘离别情感上有共同之处,但张令仪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
- 比较张令仪的《点绛唇》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显细腻,后者则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名家解读》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令仪的《点绛唇 其一 忆儿鋐客长安》这一作品,感受其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