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春波软荡红楼水》

时间: 2025-01-27 03:54:33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

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

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白话文翻译:

春水轻轻荡漾,红楼倒映其中,许久未见黄莺飞起。夕阳依旧,天空依旧,却留着寒意等待禁烟时节。人已消瘦,唯有这份情感依旧不变。无奈别离之苦,明日杨柳又将繁茂。

注释:

  • 春波:春天的水波。
  • 红楼:指华丽的楼阁。
  • 莺儿: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
  • 禁烟:指清明节前的禁火习俗。
  • 消瘦:形容人因忧愁而瘦弱。
  • 可奈:无奈。
  • 杨柳多:杨柳繁茂,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景象,通过对春波、红楼、黄莺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别离之苦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春波、红楼、黄莺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春日傍晚的静谧画面。诗中“春波软荡红楼水”一句,既展现了春水的柔美,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多时不放莺儿起”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时光不再的感慨。后两句“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通过对夕阳和寒意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即将到来的禁烟时节的期待。诗的下半部分,“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情感不变的坚持,而“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则以杨柳的繁茂,象征了别离的无奈和春天的不可阻挡。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波软荡红楼水:春水轻轻荡漾,红楼倒映其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多时不放莺儿起:许久未见黄莺飞起,暗示了春天的寂静和时光的流逝。
  3. 一样夕阳天:夕阳依旧,天空依旧,但已有了寒意。
  4. 留寒待禁烟:留着寒意等待禁烟时节,预示着季节的变迁。
  5. 已是人消瘦:人因忧愁而消瘦,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6. 只此情依旧:唯有这份情感依旧不变,强调了情感的持久。
  7. 可奈别离何:无奈别离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无奈。
  8. 明朝杨柳多:明日杨柳又将繁茂,象征了春天的到来和别离的不可避免。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波软荡红楼水”中的“春波”比喻春水的柔美。
  • 拟人:“多时不放莺儿起”中的“不放”赋予了黄莺以人的行为。
  • 对仗:“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中的“一样”与“留寒”形成了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傍晚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别离之苦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春波、红楼、黄莺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情感不变的坚持。

意象分析:

  • 春波:象征春水的柔美和时光的流逝。
  • 红楼:象征华丽的楼阁和美好的回忆。
  • 莺儿: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欢乐。
  • 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杨柳:象征春天的到来和别离的不可避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波软荡红楼水”中的“春波”象征什么? A. 春水的柔美 B. 春水的寒冷 C. 春水的流动 D. 春水的清澈

  2. “多时不放莺儿起”中的“莺儿”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寂静 B. 春天的生机 C. 春天的欢乐 D. 春天的悲伤

  3. “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中的“禁烟”指的是什么? A. 禁止吸烟 B. 清明节前的禁火习俗 C. 禁止燃烧 D. 禁止烟雾

  4.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B. 对别离之苦的无奈 C. 对情感不变的坚持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相思》:通过对红豆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吴锡麒《菩萨蛮》:两者都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吴锡麒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坚持和对别离之苦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的唐代诗歌,可以找到与《菩萨蛮》风格相近的作品。
  • 《清诗选》:收录了清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吴锡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