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七夕)》

时间: 2025-01-27 03:50:23

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

天幕低垂。

新月弯环浅晕眉。

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

残漏疏钟。

肠断朝霞一缕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七夕)
作者:谢逸 〔宋代〕

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
天幕低垂。新月弯环浅晕眉。
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
残漏疏钟。肠断朝霞一缕红。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轻拂的夜晚,荷花的清香弥漫,乞巧楼中凉意如水。
天幕低垂,新月弯弯,似乎淡淡的光辉映衬着她的眉眼。
桥上横跨着乌鹊,不辜负年年在云外的约定。
残漏的钟声轻轻响起,朝霞中一缕红光,让人心如刀绞。


注释:

字词注释:

  1. 乞巧:指七夕乞巧,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女子在这一天乞求巧手。
  2. 凉似水:形容乞巧楼中的凉爽如水一般。
  3. 天幕低垂:形容夜空似乎很低,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4. 新月弯环:指新月的形状,形容其细腻如眉。
  5. 桥横乌鹊:乌鹊指喜鹊,传说中它们在七夕这天搭建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6. 残漏疏钟:形容钟声稀疏而微弱,带来淡淡的惆怅感。
  7. 肠断:形容悲伤至极,心如刀绞。

典故解析:

  • 牛郎织女:出自《汉书·天文志》,讲述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每年七夕这一天,他们在鹊桥相会。
  • 乞巧:古代女子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巧手,以求增添自己的才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翰卿,号云溪,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在词作中常融入个人情感,展现细腻的心理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七夕之际,正值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爱情与团聚。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七夕)》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夜的美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以“荷花风细”引入,轻柔的风与清香的荷花构成了一个静谧而浪漫的场景,乞巧楼的凉爽似水,更是增添了朦胧的氛围。接着“天幕低垂”一句,描绘了夜空的亲密感,与下文的“新月弯环”相呼应,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情意。

“桥横乌鹊”是对牛郎织女传说的直接呼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爱情图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追求。最后一句“残漏疏钟”则是情感的转折,带有一丝悲伤和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浪漫的夜晚,也难以逃避现实的无奈与思念的痛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思考,形成了一种既美丽又悲伤的独特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荷花风细,乞巧楼中凉似水。
    描绘了七夕夜的宁静与清凉,荷花和微风营造出一个浪漫的氛围。

  2. 天幕低垂。新月弯环浅晕眉。
    形容夜空之低,仿佛触手可及,新月如眉,暗喻女子的柔美与温婉。

  3. 桥横乌鹊,不负年年云外约。
    提到牛郎织女的鹊桥,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对往年约定的怀念。

  4. 残漏疏钟。肠断朝霞一缕红。
    以钟声的稀疏突出思念的情感,朝霞中的红光则是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空比作一层幕布,增加了诗句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环境与心情紧密相连。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爱情与思念展开,通过对七夕夜晚美丽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往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内心对爱情的向往。
  2. 新月:象征希望与浪漫,暗示着对未来美好爱情的期待。
  3. 乌鹊:代表着爱情的忠诚与约定,承载着牛郎织女的传说。
  4. 朝霞:象征着晨曦与希望,但与“肠断”结合,表现出无奈与思念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乡愁
    D. 亲情

  2. “新月弯环浅晕眉”中的“新月”象征什么?
    A. 失落
    B. 绝望
    C. 希望
    D. 忘却

  3. “桥横乌鹊”中的乌鹊与哪个传说相关?
    A. 白蛇传
    B. 牛郎织女
    C. 嫦娥奔月
    D. 孟姜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鹊桥仙·纤云弄巧》 - 秦观
  2. 《天仙子·梦中作》 - 李清照
  3.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谢逸《减字木兰花(七夕)》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两首词都围绕七夕的主题,展现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但谢逸的词更具个人思考,情感更为细腻,而秦观则更注重传统意象的营造与情感的直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清照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