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雪压南枝,月上黄昏静。
疑是林逋处士家,清浅溪边影。
寂寂暗香浮,幽意无人省。
为占江南最早春,耐尽风霜冷。
白话文翻译:
残留的雪压在南方的树枝上,月光洒在宁静的黄昏。
我疑惑这似乎是林逋处士的家,溪水旁清浅的倒影。
寂静中暗香浮动,幽静之意无人察觉。
为了占据江南最早的春天,忍受了风霜的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雪:指冬天未融化的雪。
- 南枝:南方的树枝。
- 黄昏:日落之后的时间,表示傍晚。
- 疑是:怀疑是。
- 林逋:北宋诗人,以隐居生活和高洁的文学风格著称。
- 清浅:水流较浅,形容溪水的宁静。
- 暗香:隐隐约约的香气。
- 幽意:深远而幽静的情感。
- 无人省:没有人察觉或理解。
- 占江南:占据江南,指的是春天的到来。
- 风霜:指寒冷的天气。
典故解析:
- 林逋:林逋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住所常常成为后人向往的隐居之地,诗中提到他,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瑶华是清代的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她的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春天来临时,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思考,表现了对早春的期待与对寒冷冬季的回忆。
诗歌鉴赏:
《卜算子 题画》是顾瑶华的一首经典作品,展现了她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整首诗在描绘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时,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开头的“残雪压南枝”便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显寒冷的氛围,南方的树枝上残留的雪,象征着冬天的余韵。紧接着“月上黄昏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安详,月光的映照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疑是林逋处士家,清浅溪边影”,在此,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通过提及林逋,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林逋的家象征着一种脱离尘世的宁静,而“清浅溪边影”则勾勒出一种理想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寂寂暗香浮,幽意无人省”。在这静谧中,虽有暗香飘浮,却似乎无人能理解那份幽深的情感,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最后一句“为占江南最早春,耐尽风霜冷”,不仅是对春天的渴望,更是对生活中艰难时刻的坚韧与忍耐。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清新,既描绘了自然的美,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顾瑶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雪压南枝:描绘冬季残雪的情景,强调了寒冷与宁静的氛围。
- 月上黄昏静:描绘黄昏时分,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疑是林逋处士家:引入林逋的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清浅溪边影:描绘溪水的宁静,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寂寂暗香浮: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在静谧中隐约可闻的香气。
- 幽意无人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暗示无人理解的情感。
- 为占江南最早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渴望,象征着希望。
- 耐尽风霜冷:表现了忍受艰难困苦的坚韧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雪比作冬天的遗留,暗示冬季的消逝。
- 拟人:将“暗香”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月上黄昏静”与“寂寂暗香浮”,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坚韧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着冬天的余韵与寒冷,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南枝:南方的树枝,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幽,暗示着内心的沉思。
- 溪水:代表自然的纯净与安宁。
- 暗香:象征隐秘的美与情感,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哪位历史人物是隐士?
- A. 杜甫
- B. 林逋
- C. 白居易
-
“残雪压南枝”中的“残雪”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雪
- B. 冬天的余雪
- C. 夏天的雨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卜算子 题画》相似,都是描绘春天的到来,但杜甫更侧重于时代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饮酒与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与顾瑶华的细腻描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顾瑶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及其诗歌》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