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李中华
作者: 梁锽 〔唐代〕
莫向嵩山去,神仙多误人。
不如朝魏阙,天子重贤臣。
白话文翻译:
不要去嵩山,那里神仙很多,常常误导人。
不如朝见魏阙,天子重视贤良之臣。
注释:
- 嵩山:指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传说中有许多神仙居住,作者认为去此地反而会受到误导。
- 神仙:指那些道教的神仙,常被认为能够影响人的命运。
- 魏阙:指魏国的朝廷,意指朝政和权力中心,强调与贤臣的交往。
- 贤臣:有才德的臣子,受重用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锽,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通常显露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往往提倡重视贤能之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通过劝诫友人不要迷信神仙,而应重视实际的政治和人才,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虚幻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注。开头两句劝诫李中华不要向嵩山进发,这里的嵩山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生活,许多人向往神仙的境界,却不知其中的误导。诗人以“神仙多误人”一句,直言其弊,强调了迷信的危害和对现实的忽视。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具体的政治场景,提到“朝魏阙”,即应当投身于实际的政治生活中,重视那些真正能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贤臣。这里的“天子重贤臣”则反映出诗人对明君和贤臣的希冀,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从虚到实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理性思考,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关注真实的价值与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向嵩山去”:劝告他人不要向往神秘之地。
- “神仙多误人”:指出这些神仙容易带来误导与幻想。
- “不如朝魏阙”:提倡追求实际的政治生活。
- “天子重贤臣”:强调国家需要重用有才能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前后两句对比了追求虚幻与重视现实的态度。
- 象征:嵩山象征着虚幻的理想,魏阙则代表着现实的政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提醒人们勿沉迷于虚幻的追求,而应关注实际的政治与人才,体现了对贤人的重视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嵩山:象征着追求虚无的理想和迷信的倾向。
- 神仙:代表着幻想与误导。
- 魏阙:象征着政治权力与现实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嵩山”象征什么? A. 现实的政治
B. 追求虚幻
C. 人生的理想
答案:B -
诗人认为应该重视什么? A. 神仙的指引
B. 有才德的贤臣
C. 个人的理想
答案:B -
诗中“天子重贤臣”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神仙的崇拜
B. 对贤臣的重视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梁锽的这首诗更为务实,强调政治的重要性,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豪情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