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雁来南国,依依似旅人。
纵横遭折翼,感恻为沾巾。
平日谁能挹,高飞不可驯。
故人持赠我,三嗅若为珍。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雁群飞到南方,依依恋恋,像是漂泊的旅人。
它们在空中纵横飞翔,却遭遇折翼之痛,让人心生悲怆,眼泪不由自主地湿润了手帕。
平时谁能轻易捕捉飞翔的雁,想要驯服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老朋友送给我的雁,三次嗅闻,仿佛是珍贵的礼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雁:指北方的雁,象征着归乡的旅人。
- 依依:形容恋恋不舍的样子。
- 折翼:比喻遭遇挫折或失去自由。
- 感恻:感到悲伤或同情。
- 沾巾:指泪水沾湿手帕,形容悲伤的程度。
- 挹:意为倾取、捕捉。
- 高飞不可驯:指雁群在高空飞翔,难以捕捉和驯化。
- 三嗅:指反复闻嗅,寓意珍贵。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北雁”常常象征着离别与归乡,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此外,古代诗词中常用雁作为意象,表达孤独与旅途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荆州十首》是苏轼在荆州任职期间创作的诗歌,体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在表达对北雁的思念时,反映了苏轼在南方任职时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北雁的意象,展现了旅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北雁的到来引发了诗人对游子身份的思考,依依不舍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北雁本是远离故乡的象征,而“纵横遭折翼”则暗示了雁群在飞翔中遭遇的艰辛与挑战,折射出诗人的人生感悟。
接下来的句子“平日谁能挹”则表达了对高飞雁群的敬畏与无奈,强调了在生活中,许多美好事物都是难以得到的,正如高飞的雁永远无法被驯服。最后两句则通过与故友的赠送,表现出对珍贵情谊的珍视。三次嗅闻,仿佛将这份情感的珍贵与美好用细腻的感受表达出来。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孤独与对温情的渴望。苏轼通过这首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使人感受到在旅途中对故乡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雁来南国:描绘了北方的雁群飞往南方,象征着迁徙与归属。
- 依依似旅人:将北雁与旅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不舍。
- 纵横遭折翼:形容雁群在飞行中遭遇挫折,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 感恻为沾巾:诗人因雁的遭遇而感伤,流泪为之,显示了情感的深度。
- 平日谁能挹:强调高飞的雁难以捕捉,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故人持赠我:朋友赠送的雁成为了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
- 三嗅若为珍:反复嗅闻,增添了对友情与珍贵事物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北雁比作旅人,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北雁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灵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北雁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探讨了人生中的孤独与珍贵情感的主题。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雁:象征离别、孤独与归乡的旅人。
- 南国:代表温暖与归属感。
- 折翼:隐喻人生中的挫折与痛苦。
- 珍:象征友情与温暖的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与孤独
B. 归乡与温暖
C. 旅途与艰辛
D. 以上皆是 -
诗中“感恻为沾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D. 无奈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三嗅”意味着什么?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北雁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故乡的向往
答案: 1. D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苏轼的《荆州十首 其九》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寄托,而杜甫则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