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54:05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白话文翻译:

我从庐山而来,目送那孤独的飞云。
在路上遇见陆道士,知道他是个活了千年的人。
试问当时的朋友,虎溪已经被埃尘覆盖。
似乎听闻佚老堂,知道这是几世的后人。
能作五字诗,仍然戴着漉酒巾。
人们称呼他为小靖节,他自称葛天民。

注释:

  • 庐山:位于今江西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陆道士:陆修静,古代道教人物,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 虎溪:指虎溪水,可能是与道教文化相关的地方。
  • 佚老堂:指的可能是某个隐士或道士的居所。
  • 漉酒巾:漉酒用的巾子,象征诗人生活的闲适。
  • 葛天民:自号,暗示诗人对道教的向往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而洒脱,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是苏轼在庐山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涉及道教文化,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自然景色的描写入手,通过“孤飞云”引入了孤独和自由的主题。苏轼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庐山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在与陆道士的相遇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与闲适,陆道士是千年的长者,象征着智慧与长生。接着,通过问友的方式,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虎溪已埃尘”一句,暗示了世事的变迁与尘世的喧嚣,与前面宁静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提到的“小靖节”和“葛天民”则是自我身份的认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苏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描绘了诗人从庐山出发,目送空中的白云,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遇见道士,暗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陆道士象征着智慧与道教文化。
  •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回忆往昔,感叹时光流逝,虎溪的变化象征着世事变迁。
  •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提及佚老堂,体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询问其后人,表现出对悠久文化的敬仰。
  •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表明自己虽然能作诗,但仍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
  •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自我标榜,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飞云”,比喻孤独与自由。
  • 对仗:诗句之间有平仄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象征:陆道士象征长生,虎溪象征世事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自然与心灵的归宿。
  • 飞云:象征自由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心境。
  • 陆道士:象征智慧与长生,体现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 虎溪:象征世事的变迁与繁华的消逝。
  • 佚老堂:象征隐士的生活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孤飞云”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孤独
    • B. 人生的繁华
    • C. 友情的温暖
  2. 陆道士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长寿与智慧
    • B. 世俗生活
    • C. 自然风光
  3. “虎溪已埃尘”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隐士生活
    • B. 时光流逝
    •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王维的《山居秋暝》更侧重于描绘自然之美,而苏轼则更强调人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