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以乏金小辍》

时间: 2025-01-25 18:11:33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

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

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筑室以乏金小辍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
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
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人漂泊异乡,想在清澈的小溪旁建立一个隐秘的住所。然而,口袋空空,无法变卖书籍以换取金钱,官职又低微,难以得到足够的生活保障。尽管拿起斧头暂停工匠的工作,砍伐树木也无济于事,无法改变江水潮汐的流动。更何况,像王司马一样的有钱人,是无法轻易过这样的野桥的。

注释:

  • 萍踪:浮萍的踪迹,形容漂泊不定。
  • 异县:指不同的县,表示离乡背井。
  • 清苕:清澈的小溪。
  • 囊罄:口袋空空,形容贫穷。
  • 质史:变卖书籍,这里指用书籍换取金钱。
  • 官卑:官职低微。
  • 贳貂:借钱买貂皮,这里比喻生活困窘。
  • 挥斤:拿起斧头。
  • 停匠手:暂停工匠的工作。
  • 王司马:王羲之,古代著名书法家,指有名望及财富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之际,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官场的失望与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漂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苦恼。诗中“萍踪留异县”一句,描绘出诗人孤独漂泊的状态,给人以萍水相逢的无奈感。而“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则流露出对贫困与无力的深刻无奈,诗人虽有文学才华,却因囊中羞涩而无法施展。接下来的“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则是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挣扎,虽然努力去改变,但最终无力回天。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深厚,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士人心中对社会与自我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萍踪留异县:诗人漂泊在外,无法归乡。
  • 小隐卜清苕:渴望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隐居。
  • 囊罄欲质史:因贫穷不得不变卖书籍,象征其知识的无奈。
  • 官卑难贳貂:官职低微,生活困窘,无法奢望富贵。
  • 挥斤停匠手:努力工作但未能改变命运。
  • 伐木断江潮: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逆转潮流。
  • 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以王羲之为例,指明拥有财富的人才能轻松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囊罄”与“官卑”,对比其生活的贫困与无奈。
  • 比喻:用“江潮”象征生活的波动与不可逆转的命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展现出士人在社会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 清苕:象征纯净理想的生活环境。
  • :代表财富与生计的困扰。
  • 江潮:象征生活的无常与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萍踪留异县”意指:

    • A. 诗人归乡
    • B. 诗人漂泊
    • C. 诗人隐居
  2. “囊罄欲质史”中的“质”是指:

    • A. 借
    • B. 卖
    • C. 变卖
  3.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渴望
    • C. 不在乎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其情感更为积极,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而葛立方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情感较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