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
时间: 2025-01-26 03:46: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
作者: 高翥 〔宋代〕
浮利浮名挽不来,
故山归去恰春回。
马兰旋摘和菘煮,
枸杞新生傍菊栽。
庭树夜留山鸟宿,
洞门早为野支开。
明年我亦天台寺,
相伴芒鞋蹋古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认为浮华的名利是无法挽留的,回到故乡正好是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采摘马兰和煮菘菜,暗示了返乡后的朴素生活。枸杞在菊花旁生长,体现了一种和谐自然的景象。庭院中的树木为山鸟提供栖息之所,洞门早已为野生植物开启。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明年也将去天台寺,与草鞋一同踏上古老的苔藓,展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理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利浮名:指虚浮的利益和名声。
- 马兰:一种可食用的野菜。
- 菘:指一种蔬菜,通常是白菜类。
- 枸杞:一种果实,常用于药膳,具有滋补作用。
- 野支:指野生植物,可能指的是某种野花或野菜。
- 芒鞋:用草编的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古苔:指古老的苔藓,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典故解析:
“天台寺”指的是位于浙江天台山的天台宗祖庭,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宗教背景,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约1050-1120),字景升,号云峰,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寄情于自然的作品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高翥送别朋友刘允叔归山中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虚浮名利的淡薄。前两句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诗人通过描写马兰、菘菜、枸杞等生活场景,传达了一种亲近自然、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诗人提到明年自己也将去天台寺,暗示他希望与刘允叔一同追求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诗中的意象,如“庭树夜留山鸟宿”,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归属感。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清净、淡泊的生活理想,具有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利浮名挽不来:浮华的利益和名声无法留住,表达人生的无常。
- 故山归去恰春回:回到故乡正值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
- 马兰旋摘和菘煮:描绘田园生活的朴素与自然,表现对乡间生活的向往。
- 枸杞新生傍菊栽: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生机与和谐。
- 庭树夜留山鸟宿:庭院中的树木为山鸟提供栖息之地,展现宁静之美。
- 洞门早为野支开:洞门向野生植物开放,象征自然的回归。
- 明年我亦天台寺:表达诗人未来的理想与追求。
- 相伴芒鞋蹋古苔:暗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追求简单的生活。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意境。例如,“庭树夜留”和“洞门早为”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兰:象征朴素与自然的食物,代表简朴的生活。
- 菘:代表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
- 枸杞:象征生机与健康。
- 古苔: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对古老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兰”是什么? a) 一种水果
b) 一种野菜
c) 一种花草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非常渴望
b) 无所谓
c) 一定要追求 -
“明年我亦天台寺”中提到的“天台寺”象征着: a) 个人的名利
b) 归隐与宁静
c) 功名利禄
答案:
- b) 一种野菜
- b) 无所谓
- b) 归隐与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高翥的《送刘允叔主簿归山中》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高翥更侧重于对友人的送别和未来的展望,而陶渊明则强调对归隐生活的实际体验和心灵的满足。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自然、对简朴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