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峡桥》
作者:高翥
倦游华发冷萧骚,
长夏来登三峡桥。
山吐湿云何日尽,
溪流冻雪几时消。
陆公泉在犹堪汲,
五老峰高不易招。
客子倚栏思羽化,
未仙衣袂已飘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峡桥上游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写到,游历的疲惫使我满头华发,天气寒冷而萧索,长夏时节我来到三峡桥。山上湿云何时才能消散,溪水冰雪又要多久才能融化?陆公的泉水依旧可以取水,五老峰却高不可攀。游子倚靠栏杆,思念那种神仙般的超脱,虽未真正羽化,衣袂早已飘然。
注释
- 倦游:疲惫的游历,指长时间的旅行使人感到疲倦。
- 华发:白发,形容年老或历经沧桑。
- 冷萧骚:天气寒冷而清冷,感到萧条。
- 三峡桥:指的是三峡地区的桥。
- 陆公泉:陆公泉是指陆羽所饮的泉水,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圣。
- 五老峰:指五老峰,形容高峻的山峰。
- 客子:游子或旅人。
- 羽化:指成仙或超脱凡尘,形容心灵向往自由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翥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精通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对仗和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翥游历三峡时,正值长夏,气候炎热而又有些萧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怀。
诗歌鉴赏
《三峡桥》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在游览三峡时,感觉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开篇便以“倦游华发冷萧骚”引入,展现了作者的疲惫与孤独,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描绘三峡的壮观景象,“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中提及的陆公泉与五老峰,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陆公泉象征着生活的源泉,而五老峰则代表着遥不可及的理想,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虽然未能成仙,但心中早已向往那种飘逸的境界,体现出一份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游华发冷萧骚”:描绘诗人因长途游历而感到疲惫,白发增多,内心感到寒冷和萧条。
- “长夏来登三峡桥”:说明诗人来到三峡桥,正值炎热的长夏,似乎与内心的冷清形成对比。
- “山吐湿云何日尽”: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山间湿云何时才能消散。
- “溪流冻雪几时消”:溪水中的冰雪何时能够融化,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陆公泉在犹堪汲”:陆公泉依旧可以取水,象征着生活的持续。
- “五老峰高不易招”:五老峰巍峨高耸,难以到达,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
- “客子倚栏思羽化”:游子倚靠栏杆,思念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未仙衣袂已飘飘”:虽然未能羽化成仙,但内心的追求已然在心中飘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未仙衣袂已飘飘”,将内心的渴望比作衣袂的飘动,体现出一种轻盈与自由。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云、溪、雪等自然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 三峡桥:象征着人和自然的连接,是游子心灵的寄托。
- 陆公泉:代表生活的希望与滋养,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 五老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着高远的精神追求。
- 羽化:象征着超脱与自由,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陆公泉”是指谁的泉水?
A. 陆游
B. 陆羽
C. 陆明
D. 陆机 -
“倦游华发冷萧骚”中的“华发”指什么?
A. 年轻
B. 白发
C. 美丽
D. 头发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自由与超脱
C. 名声
D.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高翥的《三峡桥》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高翥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而李白则呈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两者在意境上有共通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