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

时间: 2025-01-23 01:15:30

山村疑有散花天,五出琼瑶忽满前。

闺女传香得韩寿,宫娥濡蜡照公权。

赏心共付尊中美,索笑谁为席上先。

它日成阴子如豆,不堪对酒割芳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村疑有散花天,五出琼瑶忽满前。
闺女传香得韩寿,宫娥濡蜡照公权。
赏心共付尊中美,索笑谁为席上先。
它日成阴子如豆,不堪对酒割芳鲜。

白话文翻译:

在山村中,仿佛有洒落的花雨,五色的琼瑶花突然间满了眼前。
姑娘们传来芬芳的香气,仿佛是韩寿的美德,宫女们用蜡烛照亮公权之事。
愉悦的心情共醉于这美酒之中,谁会在席上最先开怀大笑呢?
日后如同豆荚般的阴影,不忍再对着美酒割舍那芳香的鲜花。

注释:

  • 散花天:形容花瓣如雨般飘落的情景。
  • 琼瑶:指美玉和瑶池,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事物。
  • 闺女:指年轻女子,特别是未婚女子。
  • 韩寿:古人名,象征美德。
  • 宫娥:指宫中的女子,常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女性。
  • 公权:指权力或官位。
  • 索笑:想要欢笑。
  • 成阴子如豆:比喻未来的事情如同豆荚般细小,不可捉摸。
  • 割芳鲜:形容割舍美好的事物,舍不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生卒年不详),字仲和,号伊山,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在山村中游历时,受到梅花的启发,写下此诗。梅花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坚韧和高洁品格的代表,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山村的春天,花瓣如雨,瞬间装点了眼前的景象,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仙境。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散花天”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花朵的绚丽与诗境的宁静。

接着,诗中提到的“闺女传香得韩寿”,将美德与自然的芬芳结合,表现出对女性美德的赞美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赞赏。这里涉及到的“宫娥濡蜡照公权”,则暗示了权力与美丽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背景。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赏心共付尊中美”,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快乐,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它日成阴子如豆”,则寓意着未来不可预测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整首诗在自然美与人性美之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村疑有散花天:山村似乎有花雨飘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2. 五出琼瑶忽满前:五色的美玉般的花朵突然出现在眼前,强调了自然的美丽。
  3. 闺女传香得韩寿:年轻女子传来的香气让人想起韩寿的美德,表现出对女性的赞美。
  4. 宫娥濡蜡照公权:宫女用蜡烛照亮权力的光辉,暗示权力与美的结合。
  5. 赏心共付尊中美:与友人共享美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6. 索笑谁为席上先:在欢聚的氛围中,谁是最先开怀大笑的人,反映出社交的乐趣。
  7. 它日成阴子如豆:未来的事情如同豆荚般细小,象征着不可捉摸的命运。
  8. 不堪对酒割芳鲜:不忍面对美酒而割舍那芬芳的鲜花,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雨比作散落的美景,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闺女传香”,赋予花香以生命,使整个场景更为生动。
  • 对仗: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美、人生美与人性美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描绘山村中的梅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寓意美好的品德。
  • 山村: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纯朴,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
  • 香气:代表美好事物的存在,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气息。
  • 美酒:象征欢聚与快乐,代表人际间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散花天”意指什么? A. 花瓣纷飞的景象
    B. 下雨的天气
    C. 天空晴朗

  2. “闺女传香得韩寿”中韩寿象征什么?
    A. 美德
    B. 财富
    C. 权力

  3. 诗的最后一句“不堪对酒割芳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C. 对酒的厌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但更强调了自然的冷艳与高洁。
  • 杜甫的《春夜喜雨》则通过雨水的滋润,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