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宁书事》
时间: 2025-01-11 05:5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邠宁书事
作者: 陆容 〔明代〕
驱马邠宁道,
萧森值莫秋。
侵星劳跋涉,
入境遍咨诹。
土俗犹遗古,
民风近不偷。
图存思亶父,
开国重公刘。
乡语多弹舌,
成人未裹头。
土窑连板屋,
皮服混毡裘。
宾馔供狐兔,
家赀视马牛。
采薪拾峻阪,
汲水自深沟。
原隰无余利,
丁夫少暇休。
城隍依险设,
禾黍藉天收。
讼狱公庭简,
逢迎驿传周。
兵戈幸未及,
刍粟苦征求。
庠序衣冠陋,
闾阎贾衒稠。
有司相慰劳,
旌节暂淹留。
触眼伤民瘼,
萦心病客愁。
遒人今断迹,
聊为纪行谋。
白话文翻译
驾马走在邠宁的道路上,
秋天的萧瑟景象让我感到愁绪。
在星光下艰难跋涉,
入境后到处询问当地的情况。
这里的习俗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风俗,
民风淳朴,没有乞讨的现象。
为了生存我想到了亶父,
开国的伟业让我想起公刘。
乡里的方言中常有弹舌的音调,
成年男子头上还未裹头巾。
土窑房屋连着简陋的板屋,
皮衣和毡裘混在一起。
招待宾客的饭菜有狐狸和兔子,
家里的财富只看马和牛。
在陡峭的山坡上采薪,
在深沟里汲水。
平原和低洼地带没有多余的收成,
农人们少有休息的时间。
城隍庙依山而建,
稻谷和黍米靠天的收成。
公堂上的诉讼程序简单,
驿站传递消息相互迎合。
兵戈暂时没有降临,
但征求粮草依然困难。
学校的衣冠显得陋俗,
街道上商贩熙熙攘攘。
官员们相互安慰辛劳,
旗帜在这片土地上暂时停留。
眼前的景象令人伤心,
心中充满了旅客的愁苦。
那些有才华的人如今已不见踪影,
我只是暂时写下此行的所见所闻。
注释
- 邠宁:地名,指邠宁地区,今陕西省的一部分。
- 亶父:古代人物,传说中以德治国的贤者。
- 公刘:指的是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 弹舌:方言中的一种口音特征。
- 庠序:古代的学校,指书院或学堂。
- 触眼:看见的事物,触动人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容,明代诗人,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生的困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陆容游历邠宁地区的过程中,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生状况以及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邠宁书事》是一首展示地方风情和民生百态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邠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开头两句“驱马邠宁道,萧森值莫秋”,以“驱马”引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心境的愁苦。接下来的描写细致入微,涉及当地的风俗、民风、生活状况等,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邠宁。
特别是“土俗犹遗古,民风近不偷”,点出当地人民的朴实与古老的传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肯定与赞赏。同时,诗中对“宾馔供狐兔,家赀视马牛”的描写,揭示了当地经济状况的拮据,似乎在控诉社会的不平等。
全诗在描写乡土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和关心。最后几句“触眼伤民瘼,萦心病客愁”,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忧愁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驱马邠宁道”:开篇即是旅途的开始,暗示诗人的行程与心路。
- “萧森值莫秋”:秋天的凄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侵星劳跋涉”:夜晚行路的辛劳,体现了旅途的艰辛。
- “入境遍咨诹”:到达目的地后,向当地人询问情况,显示出对民生的关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土俗犹遗古,民风近不偷”,对称工整。
- 比喻:将社会现象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通过对邠宁地区的细致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状况的关切,传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马:象征着旅途与探索。
- 秋:代表凋零与孤寂,暗示人生的无常。
- 土窑与板屋:体现了乡村的朴素与艰苦。
- 稻谷与黍米:象征着生计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亶父”是谁?
- A. 楚国的贤者
- B. 汉朝的开国皇帝
- C. 古代的德治者
- D. 唐代诗人
-
诗人对邠宁当地的民风有何看法?
- A. 认为民风淳朴
- B. 认为民风奢华
- C. 认为民风冷漠
- D. 认为民风复杂
-
诗中“城隍依险设”意指什么?
- A. 城隍庙的地理位置
- B. 城隍的神秘
- C. 城隍的权威
- D. 城隍的历史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关切,但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感更加细腻,背景则是边塞风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陆容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代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