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微醉状态下,轻松调侃地询问司徒(古代官职)的一种情景。诗人抖落身上的尘埃,轻轻捋起白色的胡须,半醉的状态下扶起身子,向司徒发问。诗人不知道诏令已经下达,车马已经停了下来,但在这醉酒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尽情舞蹈和高歌,这种情形似乎没有什么例外。
注释:
- 抖擞:振作,抖落。
- 尘缨:这里指身上的尘埃,缨是指帽带或衣带。
- 白须:指年长者的胡须。
- 半酣:指微醉的状态。
- 司徒:古代的官职名,负责教化和行政。
- 诏:皇帝的命令。
- 悬车:指停止行驶的车马。
- 醉舞狂歌:在醉酒状态下尽情地舞蹈和歌唱。
- 有例无:指这种行为是否有先例。
典故解析:
“司徒”是古代官职,主要负责教育和士人的事务。诗中提到的“诏”,则是指皇帝的命令,通常意味着重要的事情发生。诗人在醉酒后提问,似乎是在调侃那些严肃的政令,表现出对官场的一种不屑和轻松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内容广泛,善于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在当时影响深远,并在后世继续被传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在长安任职期间。诗中表现出的轻松和幽默,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看法,以及在权力游戏中所持的态度。
诗歌鉴赏:
《戏问牛司徒》是一首轻松幽默的诗,展现了白居易的机智与风趣。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身醉态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抖擞尘缨捋白须”,不仅描写了诗人微醉后清新的状态,也隐喻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身居官场,白居易依然能够放下身段,向司徒提问,这种行为显示了他对权力的轻视。
接着,诗人以“醉舞狂歌有例无”结尾,暗示在醉酒后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而不必拘泥于世俗的条条框框。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意境也极为轻松,使人读后感到愉悦,体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抖擞尘缨捋白须:诗人抖落身上的尘土,轻轻捋起白色的胡须,展现出一种轻松的姿态,暗示他刚刚从醉酒中恢复。
- 半酣扶起问司徒:在微醉的状态下,诗人扶起身子,向司徒发问,表现出对官场的轻松态度。
- 不知诏下悬车后:诗人不知道皇帝的命令已经下达,车马已经停下,暗示他对政事的无所谓。
- 醉舞狂歌有例无:尽管已经停下,但在醉酒中舞蹈和歌唱,表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抖擞”与“扶起”,“醉舞”与“狂歌”,形成对仗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比喻:将微醉的状态比作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对世俗的淡然。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酒、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官场中对权力与责任的轻松态度。它提倡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方式,在面对繁忙的官场时,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缨:象征世俗的繁杂与琐事。
- 白须: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智慧的积累。
- 醉舞狂歌:象征自由与快意人生。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官场的嘲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司徒”指的是哪个官职? A. 教育官
B. 军事官
C. 财务官 -
诗中“醉舞狂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自由与欢乐
C. 厌倦 -
白居易在诗中对官场的态度是? A. 严肃认真
B. 轻松淡然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首》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李白在酒的描写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白居易的《戏问牛司徒》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对醉酒的享受,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更加强调豪放与壮丽,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