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舍弟后月夜》
时间: 2025-01-26 04:03: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
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
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
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
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
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寂静的初别之夜,我们的去留犹豫不决。
行人暂住在孤零零的灯下,居住的人在明亮的月光下。
我们一生共同经历贫苦,未必能常常感到快乐。
如今暂时要分别,心中却满是忧愁和烦闷。
更何况庭院中的叶子已尽,想起那寒冷的山路。
怎么能不去思念呢?我的马瘦弱,衣衫单薄。
注释:
- 悄悄:安静地,没有声音。
- 初别夜:第一次分别的夜晚。
- 两盘桓:犹豫不决,无法决定去留。
- 行子:行人,旅客。
- 孤灯店:孤独的灯光下的客店,象征孤独。
- 明月轩:明亮的月光照射的房屋,象征安宁和思念。
- 平生:一生,终生。
- 未必:不一定。
- 怀抱:心中怀着的情感。
- 况是:更何况。
- 庭叶尽:庭院中的树叶已落尽,象征凋零和失落。
- 马瘦衣裳单:马瘦弱,衣衫单薄,象征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朴实易懂、关注民生而著称,风格多样,包括讽刺诗、抒情诗和叙事诗等。他的作品如《长恨歌》和《琵琶行》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别舍弟后月夜》是在与弟弟分别后,白居易在月夜中写下的作品。此时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生活困苦,情感上也充满了忧愁与思念,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他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与弟弟分别时的孤独与忧伤情怀。首联“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开篇即设定了诗的基调,表现出初别的紧张与不安。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比行人和居人的状态,突显了孤单与归属感的缺失,行人在孤灯下,居人却在明月轩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中,诗人回忆起与弟弟共同经历的艰辛,表明即使经历许多苦难,生活中也未必总是快乐,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人间的辛酸。最后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思念,庭院的凋零与山路的寒冷,象征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珍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悄悄初别夜:在寂静的初次分别的夜晚,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 去住两盘桓:诗人心中犹豫不决,难以舍去过去的情感。
- 行子孤灯店:行人在孤独的灯光下,突显了孤独的状态。
- 居人明月轩:居住的人在明亮的月光下,象征着一种安稳的生活。
- 平生共贫苦:指代兄弟间共同的苦楚,情谊深厚。
- 未必日成欢:即使有共同的经历,生活也不一定常常快乐。
- 及此暂为别:在此刻的分别,忧愁自然涌上心头。
- 怀抱已忧烦:内心的忧伤与烦恼难以摆脱。
- 况是庭叶尽:庭院中树叶的凋零,象征着失去与悲伤。
- 复思山路寒:又想起寒冷的山路,象征未来的艰辛。
- 如何为不念:难以忘怀,情感深厚。
- 马瘦衣裳单:马的瘦弱与衣衫的单薄,象征生活的困苦。
-
修辞手法:
- 对比:行人与居人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孤独感。
- 意象:通过“明月”“孤灯”“庭叶”等意象,传达情感的深邃。
- 反复:对思念与忧虑的反复表现,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艰辛的感慨。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生活困境的无奈,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
- 孤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庭院:象征家庭与归属感。
- 山路: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亲情
C. 爱情
D. 家乡 -
“行子孤灯店”中“孤灯”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母亲
C. 孤独
D. 友情 -
诗中提到的“马瘦衣裳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生活的艰辛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的月夜诗作对比:
- 白居易的诗更关注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深度,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细腻而沉重,后者则豪放而飘逸。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