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出门著雨不能归,借得青蓑著片时。
春染万花知了未,云偷千嶂忽何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春雨绵绵的天气中无法归家的无奈与闷闷不乐。诗人出门遇雨,不能回家,只好借着青色的蓑衣待在外面。春天的万花是否已经被染上色彩,只有那千重山峦的云彩才知道它们去了何方。
注释:
- 出门:走出家门。
- 著雨:遇到下雨。
- 不能归:无法回家。
- 借得:借用。
- 青蓑:青色的蓑衣,用于防雨。
- 片时:短暂的时间。
- 春染万花:春天的花朵被染上色彩。
- 知了未:小鸟是否已经鸣叫。
- 云偷千嶂:云彩悄悄地覆盖千重山峦。
- 忽何之:突然去向何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清新自然的语言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的细雨中,表现了诗人因雨而不能归家的烦闷。正值三月三日,春意正浓,万物复苏,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心中的情感,展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诗作。杨万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象和心情,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在“出门著雨不能归”一句,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因天气而产生的无奈与孤独。接下来的“借得青蓑著片时”,则展示了他面对困境的无奈与适应,青蓑衣成为了他与自然对抗的工具。
“春染万花知了未”,通过对万花盛开的描绘,诗人将春天的美好与自己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哀愁。最后一句“云偷千嶂忽何之”,让人感受到春雨中变幻的云彩,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共鸣,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著雨不能归:诗人离开家门,却因雨而无法归家,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借得青蓑著片时:借着青色的蓑衣暂时避雨,显示出他面对困境的应对之策。
- 春染万花知了未:春天的百花争艳,诗人好奇万花是否已被春色染透,暗示对春天的期待。
- 云偷千嶂忽何之:云彩悄然覆盖千重山峦,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变化,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蓑”比作对抗春雨的工具,象征着生活中的应对方式。
- 拟人:云彩“偷”千嶂,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意象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雨中的孤独与对春天美好的期盼,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困境与无奈,带来情感的沉重。
- 青蓑:象征保护与抵御,展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万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蓬勃。
- 云:象征变化与无常,反映人生的不可预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回家?
A. 因为天太黑
B. 因为下雨
C. 因为太冷
D. 因为迷路 -
诗中“青蓑”象征什么?
A. 美丽
B. 保护
C. 富贵
D. 快乐 -
“春染万花知了未”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春天的美好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孤独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但杨万里更关注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对自然的归隐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