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碧落堂》
时间: 2024-09-19 22:11:18意思解释
留题碧落堂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僊人白日上青冥,千载如闻月下笙。
南北万山俱在下,中间一水独穿城。
江西个是绝奇处,天下几多虚得名。
滕阁孤台非不好,秪缘犹带市朝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在白天飞升到青空之上,千年如同在月下听到笙声。南北的高山尽在脚下,而中间有一条河水独自穿过城市。江西这里实在是个绝妙的地方,世间有多少地方只是虚名而已。滕阁和孤台虽不差,但因为仍然带有市井的喧嚣声。
注释:
- 僊人:指仙人,古代传说中的超脱凡俗、长生不老的人物。
- 青冥:指深邃的天空。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的久远。
- 笙:一种传统乐器,通常与优美的音乐相关。
- 独穿:独自穿过,强调河流的特立独行。
- 绝奇处:奇特的地方。
- 虚得名:名声虚假,实际上并不如传说中那般美好。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滕阁”是指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学中极具影响力。诗中对“滕阁孤台”的提及,体现了对名胜的反思,表明诗人认为名胜之地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精湛的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借助描绘美丽的江西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留题碧落堂》体现了杨万里的独特风格,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西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开篇以“仙人白日上青冥”引入,构建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理想化的空间。诗人接着描绘了南北的高山和独流的河水,增强了空间的对比感,表现出江西的独特与奇特。
随后,诗人以“江西个是绝奇处”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但同时又用“天下几多虚得名”指出世间很多名胜其实并不如表面那般美好,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最后,提到“滕阁孤台非不好”,但因“犹带市朝声”而显得不够纯净,揭示了诗人对名胜的复杂情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世的喧嚣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僊人白日上青冥:仙人白天飞升至天空,象征理想的超脱。
- 千载如闻月下笙:千年如同在月下听到优美的音乐,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南北万山俱在下:南北的高山尽在脚下,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中间一水独穿城:河流穿城而过,强调水的独特性。
- 江西个是绝奇处:称赞江西的独特之美。
- 天下几多虚得名:世上有多少地方仅仅是虚名。
- 滕阁孤台非不好:滕阁和孤台并非不好。
- 秪缘犹带市朝声:只是因为它们依然带有喧闹的市声,反映出人世间的繁杂。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仙人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城等自然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江西的自然美和人世间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通过对比,展现出诗人对名胜的怀疑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仙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 青冥:代表广阔无垠的天地。
- 高山:象征稳固与壮丽。
- 河水:代表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冥”指代什么?
- A. 地面
- B. 深邃的天空
- C. 云朵
- D. 大海
-
诗人对滕阁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失望
- C. 中立
- D. 不喜欢
-
诗中提到的“虚得名”指的是?
- A. 名胜真实美好
- B. 某些地方的名声不实
- C. 所有地方都值得称赞
- D. 只有滕阁有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与《留题碧落堂》:两者都描绘了名胜,但前者更注重豪情壮志,后者则更体现对现实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两首诗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