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秋望二首》

时间: 2025-01-11 06:10:43

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

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头秋望二首》 —— 杨万里

未得霜晴未是晴,霜晴无复点云生。
鹭鹚不遣鱼惊散,移脚惟愁水作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还没有霜降的清晨并不是晴天,霜降之后再也看不到点点浮云。
白鹭不让鱼儿惊散,轻轻地移动脚步只怕水面发出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晴:有霜的晴天,指秋冬季节的清晨。
  • 鹭鹚:白鹭,一种水鸟,以鱼为食。
  • 鱼惊散:鱼儿因为受到惊吓而四处逃散。
  • 移脚:轻轻移动脚步。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涉及古代典故,但“鹭鹚”作为常见意象,象征着宁静与优雅,常出现在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迁的年代,杨万里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未得霜晴未是晴”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朦胧而清新的秋日氛围中。此句中“未得霜晴”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着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接着,诗人又通过“霜晴无复点云生”展现了霜降后的晴空,仿佛是大自然在这个时刻的完美呈现。

在第二联中,“鹭鹚不遣鱼惊散”描绘了白鹭静静伫立于水边,默默观察水中的鱼,暗示着一种和谐的生态关系。诗人用“移脚惟愁水作声”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仿佛在担心打破这份宁静。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得霜晴未是晴:意为尚未经历霜降的天气并不算晴朗,反映了秋天的微妙变化。
  2. 霜晴无复点云生:霜降后的晴天,天空清澈无云,表现了秋日的干净与明晰。
  3. 鹭鹚不遣鱼惊散:白鹭静静地站在水边,不让鱼儿受到惊扰,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4. 移脚惟愁水作声:诗人轻轻移动脚步,生怕水声打破这份宁静,显示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霜晴”比喻秋日的清晨,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拟人:通过“鹭鹚不遣鱼惊散”,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宁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代表了秋天的来临。
  • 白鹭:象征着优雅与宁静,常在自然诗中出现,代表着对自然的热爱。
  • 水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寓意着生活的细腻和情感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晴”是什么意思?

    • A. 雨天
    • B. 有霜的晴天
    • C. 阴天
    • D. 暴风雪
  2. 诗人对“鹭鹚”的描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恐
    • B. 和谐
    • C. 悲伤
    • D. 怒火
  3. 诗中“移脚惟愁水作声”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轻松愉快
    • B. 忧虑与谨慎
    • C. 愤怒与不满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与和谐的主题。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注重自然景色的静谧,后者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激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