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时间: 2025-01-25 23:42:37

乌银玉质金石声,见火忽学爆竹鸣。

腷腷膞膞久不停,白日坐上飞繁星。

不知何怒泄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

待渠自静勿与争,切莫借箸怒复生。

到渠缄口两耳热,铜鉼在旁却饶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乌银玉质金石声,
见火忽学爆竹鸣。
腷腷膞膞久不停,
白日坐上飞繁星。
不知何怒泄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
待渠自静勿与争,切莫借箸怒复生。
到渠缄口两耳热,铜鉼在旁却饶舌。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寂静的雪天,火把燃烧发出金石般的声音,
一见火焰就像学着放烟火一样。
火焰在锅中翻滚,鸣叫声不断,
白天坐在这火旁,就像夜空中飞舞的星星。
我不知道是什么愤怒在这里发泄,
也不知道是什么喜乐在这里吟唱。
等到它自己静下来,不要与它争吵,
切不可在用筷子时因怒气而再生火。
等到火焰闭口不言,两耳发热,
铜锣在旁却不停地响着。


注释:

  • 乌银:形容火焰的颜色,像黑色和银色。
  • 腷腷膞膞:形容火焰的声音,像是不断地发出噪音。
  • 飞繁星:比喻白天的火焰像夜空中繁星一样闪烁。
  • 切莫:切忌、千万不要。
  • 铜鉼:一种打击乐器,形容火焰旁的噪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展现了火焰与情绪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内心的波动与自然现象的交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但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象依然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舟中观火,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火焰的声音与形态,传达了愤怒与喜乐的复杂情感。开篇以“乌银玉质金石声”描绘火焰的色泽和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诗人将火焰的鸣叫与爆竹声相提并论,生动有趣,似乎在揭示生活中琐碎的情感与冲突。

后半部分,诗人更深入地探讨了情绪的起伏与控制,告诫自己在面对情绪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因怒气而让事情变得更糟。整体而言,诗作以火焰为媒介,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乌银玉质金石声:火焰的声响如金石般清脆,传达出火的力量。
  2. 见火忽学爆竹鸣:看到火焰就像爆竹一样响亮,表达火焰的活力与生动。
  3. 腷腷膞膞久不停:长时间的鸣叫声,表现出火焰的不断变化。
  4. 白日坐上飞繁星:白天的火焰像星星一样闪烁,形成鲜明的对比。
  5. 不知何怒泄不平:对愤怒情感的描述,表现了内心的不平。
  6. 不知何喜唧唧吟:对喜悦情感的描绘,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7. 待渠自静勿与争:告诫自己要冷静,不要与情绪争斗。
  8. 切莫借箸怒复生:提醒不要因小事而引发更大的怒火。
  9. 到渠缄口两耳热:火焰安静时,耳边依然能够感受到热度。
  10. 铜鉼在旁却饶舌:即使火焰安静,周遭的事物依然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见火忽学爆竹鸣”将火焰声音与爆竹声相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将火焰的情感描绘得生动,仿佛它有自己的情绪。
  • 对仗:整首诗在句子结构上非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与情感的思考,传达出即使在自然的喧嚣中,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控制是多么重要。诗人通过火焰的声音和形态,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愤怒与喜悦,提醒读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焰:象征着情绪与生命的活力。
  • 星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白昼的火焰与星星形成对照。
  • 铜鉼:象征着外界的喧闹与生活的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腷腷膞膞”形容什么? A. 火焰的颜色
    B. 火焰的声音
    C. 火焰的温度
    D. 火焰的形状

  2. 诗人告诫自己要如何面对情绪? A. 大声争吵
    B. 保持冷静
    C. 随意发泄
    D. 忽视情绪

  3. 诗中提到的“铜鉼”象征什么? A. 情感的冷静
    B. 外界的喧闹
    C. 内心的平静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 《春晓》(孟浩然):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雪晓舟中生火二首》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前者集中在火焰的情感表现,后者则通过月亮来表达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杨万里传》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雪晓舟中生火二首》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