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

时间: 2025-02-04 15:43:16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

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意思解释

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

原文展示

援琴兼爱竹,遥夜在湘沅。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
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
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

白话文翻译

我弹琴时常伴随着竹音,夜晚在湘江与沅水之间遥远地流淌。
鹤在月下翩翩起舞,乌鸦在霜冷的夜里鸣叫。
喧闹的流水声在橘子树旁响起,飞雪让荆门更加昏暗。
作为地方的官员,我愿意不辞辛劳地为国效力,正如受到相府恩宠一般。

注释

  • 援琴:弹琴,表示诗人对琴的热爱。
  • 湘沅:指湘江和沅水,都是流经湖南的河流。
  • 鹤舞月将下:鹤在月亮即将落下时起舞,描绘出夜的宁静美好。
  • 乌啼霜正繁:乌鸦在霜降时鸣叫,暗示寒冷的气候。
  • 乱流喧橘岸:奔流的水流在橘子树旁边发出喧闹声。
  • 飞雪暗荆门:雪飞舞,使得荆门的景象变得昏暗。
  • 佐郡无辞屈:担任地方官员时不怕屈就。
  • 相府恩:指朝廷或高官的恩宠,表示对权势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端的从兄赴洪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并流露出对前途的期待与对仕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端的《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场景的恬静与哀伤。开篇即以“援琴”引入,表现了诗人对琴音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接着“遥夜在湘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遥远的意境,仿佛可以听见水流的声音和夜晚的宁静。

“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两句通过对动植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夜晚的静谧与清冷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着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思索。后面的“乱流喧橘岸,飞雪暗荆门”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冷峻的美。

最后,“佐郡无辞屈,其如相府恩”点明了诗人的志向,表达了愿意为国效力的决心,以及对仕途的期待。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友人的惜别到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而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援琴兼爱竹: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琴声与竹林的清音交融,显得十分和谐。
  2. 遥夜在湘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湘江与沅水流淌,暗示了远行的孤独。
  3. 鹤舞月将下:鹤在月下飞舞,象征着自由与高洁,增添了诗的雅致。
  4. 乌啼霜正繁:乌鸦在寒霜中鸣叫,突显了夜的寒冷,带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5. 乱流喧橘岸:流动的水声与橘子树相伴,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动态美。
  6. 飞雪暗荆门:飞舞的雪花让荆门景象变得模糊,象征着转瞬即逝的时间。
  7. 佐郡无辞屈: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8. 其如相府恩:对相府恩宠的渴望,反映了对地位和前途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鹤舞月将下,乌啼霜正繁”,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借助自然景象来反映个人情感,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如“乌啼”给乌鸦赋予了情感,使得整个场景充满生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友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涯的思考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情感寄托。
  •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与文人雅士联系在一起。
  • :代表着自由与高尚,常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 乌鸦:象征着孤独与哀伤。
  • :代表着纯洁与寒冷,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端的《送从兄赴洪州别驾兄善琴》是哪种类型的诗歌?

    • A. 词
    • B. 古诗
    • C. 曲
    • D. 现代诗
  2. 诗中提到的“湘沅”指的是哪些河流?

    • A. 长江和黄河
    • B. 湘江和沅水
    • C. 淮河和珠江
    • D. 赣江和浑江
  3. “鹤舞月将下”中“月将下”是指什么?

    • A. 月亮升起
    • B. 月亮落下
    • C. 月亮满盈
    • D. 月亮缺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但更侧重于对远行者的寄托和关怀,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登鹳雀楼》: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反映人生的宽广和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