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33:21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 汤显祖 〔明代〕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白话文翻译:

偶然来到东浙担任官职,感觉自己就像在南都时的旧礼郎一样。 花月总是伴随着琴声,草书则与印章一起收藏在箱子里。 村里的歌声伴随着清晨的阳光,茶刚刚泡好,社鼓声中春风吹拂,麦子开始品尝。 在山中度过悠长的日子真是美好,衙院里静悄悄的,隐约能闻到焚香的气息。

注释:

  • 东浙:指浙江东部地区。
  • 铜章:古代官员的印章,这里指担任官职。
  • 南都:指南京,汤显祖曾在南京任职。
  • 礼郎:古代官名,负责礼仪事务。
  • 花月:指美好的时光。
  • 草书:中国书法的一种风格。
  • 社鼓:古代农村祭祀时敲的鼓。
  • 大是:非常,十分。
  • 萧萧:形容风声或寂静。
  • 衙院:官府的院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牡丹亭》等。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汤显祖在浙江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的不同,展现了诗人对后者的偏爱。诗中“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而“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则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前文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诗人偶然来到浙江担任官职,感觉自己就像在南京时的旧礼郎一样,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2.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美好的时光总是伴随着琴声,草书则与印章一起收藏在箱子里,表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
  3.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村里的歌声伴随着清晨的阳光,茶刚刚泡好,社鼓声中春风吹拂,麦子开始品尝,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4.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在山中度过悠长的日子真是美好,衙院里静悄悄的,隐约能闻到焚香的气息,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后者的偏爱。
  • 拟人:“花月总随琴在席”中的“总随”赋予了花月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 花月:美好的时光。
  • 琴: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的象征。
  • 草书:诗人的书法艺术。
  • 村歌、社鼓:田园生活的象征。
  • 山中:宁静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月总随琴在席”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C. 对文化修养的自豪 答案:B

  2. “大是山中好长日”一句中的“大是”是什么意思? A. 非常 B. 不是 C. 有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牡丹亭》:汤显祖的另一部代表作,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汤显祖的诗更多了一份淡泊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汤显祖全集》:收录了汤显祖的所有作品,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