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书事十三首》

时间: 2025-01-23 18:18:46

连雨催寒黄着苔,纷然枯叶拥闲阶。

了无春意到梅萼,只有瑞香先腊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台书事十三首 曹勋 〔宋代〕 连雨催寒黄着苔,纷然枯叶拥闲阶。了无春意到梅萼,只有瑞香先腊开。

白话文翻译:

连续的雨水催促着寒冷,黄色的苔藓覆盖着地面,枯叶纷纷拥满了空闲的台阶。完全没有春天的气息触及梅花的花萼,只有瑞香花在腊月之前先行开放。

注释:

  • 连雨:连续不断的雨水。
  • 催寒:促使天气变得更冷。
  • 黄着苔:黄色的苔藓。
  • 纷然:纷纷的样子。
  • 枯叶:干枯的叶子。
  • 拥闲阶:堆积在空闲的台阶上。
  • 了无:完全没有。
  • 春意:春天的气息。
  • 梅萼:梅花的花萼。
  • 瑞香:一种花,通常在冬末春初开放。
  • 先腊开:在腊月之前开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天台书事十三首》是他在天台山隐居时所作,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台山隐居时的一个冬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连绵的雨水、黄色的苔藓、枯叶堆积的台阶,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诗中“了无春意到梅萼”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感慨,而“只有瑞香先腊开”则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预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连雨催寒黄着苔”,通过“连雨”和“催寒”两个动作,描绘了雨水的连续和寒冷的加剧,而“黄着苔”则具体描绘了地面上的苔藓,增添了冬日的萧瑟感。
  • 次句“纷然枯叶拥闲阶”,用“纷然”形容枯叶的堆积,而“拥闲阶”则形象地描绘了枯叶堆积在空闲的台阶上的情景,增强了冬日的寂静和荒凉。
  • 第三句“了无春意到梅萼”,通过“了无”强调了春天的气息尚未触及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来的失望。
  • 末句“只有瑞香先腊开”,以“只有”引出瑞香花的开放,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预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连雨催寒”中的“催”字,赋予雨水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 对比:通过“了无春意到梅萼”与“只有瑞香先腊开”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缺失和瑞香花的早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希望。

意象分析:

  • 连雨:象征着寒冷和持续的不变。
  • 黄着苔:代表了冬日的萧瑟和荒凉。
  • 枯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季节的更替。
  • 梅萼:代表了春天的希望和生机。
  • 瑞香:象征着早春的生机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连雨催寒黄着苔”中的“催寒”是什么意思? A. 促使天气变暖 B. 促使天气变冷 C. 促使雨水停止
  2. 诗中“了无春意到梅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春天的失望 C. 对春天的满足
  3. 诗中“只有瑞香先腊开”中的“瑞香”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天气现象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的坚韧和美丽。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与曹勋的这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强调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季节变化的感受和对春天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