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 曹勋 〔宋代〕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 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 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 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白话文翻译:
离开时忘记了回望的遥远,行走中逼近了腊月天。 江水寒冷侵入老泪,霜冷逼迫夜眠。 旅途虽已到达,归途尚需过千里。 家山在台岳,南望时心情悠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去去:离开。
- 忘回远:忘记了回望的遥远。
- 行行:行走。
- 迫腊天:逼近腊月天。
- 江寒:江水寒冷。
- 侵老泪:侵入老泪,形容心情悲凉。
- 霜冷:霜的寒冷。
- 逼宵眠:逼迫夜眠,形容环境艰苦。
- 客路:旅途。
- 经至:到达。
- 归涂:归途。
- 尚过千:尚需过千里。
- 家山:家乡的山。
- 台岳:指泰山,此处代指家乡。
- 南望:向南望。
- 几悠然:心情悠然。
典故解析:
- 台岳:泰山,古代常用来代指家乡或心中的圣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尤擅长写景抒情。此诗作于他游历庐山途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游历庐山途中所作,腊月的寒冷和旅途的艰辛激发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归途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句“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表达了诗人离开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中间两句“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苦和内心的悲凉。最后两句“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南望时的悠然心情透露出一种对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表达了诗人离开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腊月的寒冷更增添了旅途的艰辛。
- 第二句“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艰苦和内心的悲凉,江水的寒冷和霜的冷酷都侵入了诗人的内心。
- 第三句“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表达了旅途虽已到达,但归途仍然漫长,千里之遥让人感到无力和疲惫。
- 第四句“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南望时的悠然心情透露出一种对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江寒侵老泪”,将江水寒冷拟人化,形容其侵入诗人的内心,增强了表达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通过工整的对仗,强化了诗句的节奏感和意境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家的深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寒:江水的寒冷,象征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悲凉。
- 霜冷:霜的寒冷,象征环境的艰苦和内心的孤寂。
- 家山:家乡的山,象征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寒侵老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家山在台岳”一句中的“台岳”指的是什么? A. 庐山 B. 泰山 C. 黄山 D. 华山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朋友 B. 家乡 C. 旅途 D. 未来
答案:
- B. 拟人
- B. 泰山
- B. 家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曹勋《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两首诗都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顿挫,而曹勋的诗则更加简洁明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唐宋诗作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