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濡溪悼旧)》

时间: 2025-01-11 11:39:08

曲屏深院赴幽期。

心事梦云知。

佩环零乱何处,江上草离离。

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

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濡溪悼旧) 黎廷瑞 〔宋代〕

曲屏深院赴幽期。心事梦云知。佩环零乱何处,江上草离离。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

白话文翻译:

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邃的庭院中,我悄悄地赴约,心中隐秘的愿望只有梦境中的云朵知晓。佩环散落,不知去向,江边的草丛茂盛。太阳平西,天空像帷幕一样,月亮弯弯如眉。我依稀记得,两岸的杨花飘落,送我上船时的情景。

注释:

  • 曲屏深院:形容环境幽静,隐秘。
  • 赴幽期:指秘密地赴约。
  • 心事梦云知:心中的秘密只有梦境中的云朵知晓。
  • 佩环零乱:指佩饰散落,不知去向。
  • 江上草离离:江边的草丛茂盛。
  • 日平西:太阳西下。
  • 天似幕:天空像帷幕一样。
  • 月如眉:月亮弯弯如眉。
  • 依稀还记:依稀记得。
  • 两岸杨花:两岸的杨树花飘落。
  • 送上船时:送我上船时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这首《诉衷情》可能是作者在怀念旧日情事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哀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情感波折或失去了重要的人之后所作,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哀悼。诗中的“曲屏深院”和“心事梦云知”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神秘的场景,而“佩环零乱”和“江上草离离”则增添了一种失落和哀伤的氛围。最后,“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则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屏深院赴幽期。”: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神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悄悄赴约的情景。
  • “心事梦云知。”:心中的秘密只有梦境中的云朵知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隐秘和孤独。
  • “佩环零乱何处,江上草离离。”:佩饰散落,不知去向,江边的草丛茂盛,增添了一种失落和哀伤的氛围。
  • “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太阳西下,天空像帷幕一样,月亮弯弯如眉,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 “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依稀记得两岸的杨树花飘落,送我上船时的情景,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天似幕,月如眉”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天空和月亮的形状,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心事梦云知”将云朵拟人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隐秘和孤独。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哀悼,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回忆。

意象分析:

  • 曲屏深院:隐秘而神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隐秘和孤独。
  • 心事梦云知:心中的秘密只有梦境中的云朵知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隐秘和孤独。
  • 佩环零乱:佩饰散落,不知去向,增添了一种失落和哀伤的氛围。
  • 江上草离离:江边的草丛茂盛,增添了一种失落和哀伤的氛围。
  • 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太阳西下,天空像帷幕一样,月亮弯弯如眉,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 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依稀记得两岸的杨树花飘落,送我上船时的情景,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曲屏深院”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热闹的集市 B. 隐秘的庭院 C. 繁忙的码头 D. 广阔的田野 答案:B

  2. “心事梦云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孤独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的“佩环零乱”暗示了什么? A. 喜悦的聚会 B. 失落的情感 C. 繁忙的工作 D. 平静的生活 答案:B

  4. “日平西,天似幕,月如眉”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色? A. 清晨的景色 B. 傍晚的景色 C. 夜晚的景色 D. 午后的景色 答案:B

  5. 诗中的“依稀还记,两岸杨花,送上船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在的满足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哀悼。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描绘梦境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和黎廷瑞的《诉衷情》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情感的哀悼,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和婉约,而黎廷瑞的作品则更加深沉和哀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