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还东洲见罗浮》
时间: 2025-01-27 04:1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还东洲见罗浮
名山曾记葛仙踪,
海上重过四百峰。
云近石楼来旧鹤,
天依日观见长松。
结庐拟就丹砂鼎,
出洞俄听太液钟。
欲伴烟霞今未得,
祇凭清梦到黄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回忆了在名山中曾经见过的葛仙踪,曾经在海上重游过四百座高峰。云层靠近石楼,旧日的白鹤飞来,天空依偎着日观,看到长长的松树。我想在这里建一座茅屋,打算像炼丹一样静修,刚出洞口就听到了太液湖的钟声。如今我渴望与烟霞为伴,却未能如愿,只能通过清梦来到黄龙山。
注释:
- 葛仙踪:指葛洪所传说的道教名山,象征道教修炼之地。
- 四百峰:指海上众多的山峰,表现出壮观的自然景象。
- 石楼:指山中某处高耸的楼阁,象征着与自然的融汇。
- 太液钟:太液池是指古代的一个池塘,这里的钟声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黄龙:道教名山,象征着理想的修道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梦熊,明代诗人,生于福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描绘了诗人在名山大川中的游历与思索,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道教精神的向往。开篇的“名山曾记葛仙踪”引入了道教的典故,暗示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接下来的“海上重过四百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诗中“云近石楼来旧鹤”一联,通过云与鹤的描写,增强了诗的空灵感,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诗人通过“结庐拟就丹砂鼎”的构思,表现了对修道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想要在此地隐居、修炼。然而“欲伴烟霞今未得”流露出一种无奈,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最后一句“祇凭清梦到黄龙”则再次将理想与现实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理想色彩的生活态度,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名山曾记葛仙踪:回忆起曾经在名山中遇见的道教仙人,表明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 海上重过四百峰:描绘海上那壮丽的山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赞美。
- 云近石楼来旧鹤: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云层与白鹤的结合充满诗意。
- 天依日观见长松:描述了日观山的壮丽景色,长松象征着长久的生命与坚韧的精神。
- 结庐拟就丹砂鼎:表达了想要在此地隐居修炼的愿望。
- 出洞俄听太液钟:从洞中出来,听到了太液湖的钟声,象征着宁静。
- 欲伴烟霞今未得: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祇凭清梦到黄龙:通过清梦寄托理想,表达了对黄龙山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结庐拟就丹砂鼎”,比喻隐居修道。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云与鹤的描写,使自然有了生命,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名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白鹤:代表超脱与自由,寓意着诗人的精神追求。
- 丹砂鼎:象征道教修炼的理想境界,代表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 太液钟:体现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 烟霞:象征着理想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葛仙踪”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道教的理想境界
C. 诗人的朋友 -
“欲伴烟霞今未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快乐
B. 无奈与失落
C. 愤怒 -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修道的愿望? A. 海上四百峰
B. 丹砂鼎
C. 旧鹤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北还东洲见罗浮》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表现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将道教文化融入自然描写中,表现出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