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洞庭
月到君山酒半醒,
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
赢得高秋看洞庭。
白话文翻译:
当月光照耀到君山时,我酒意半醒,放声吟唱,似乎有水仙在旁倾听。没有人识得我的悠闲之事,只有我在这深秋的时节独自欣赏洞庭湖的美景。
注释:
- 月到君山:君山位于洞庭湖中,月光照耀在君山上。
- 酒半醒:指酒意未全醒,表示一种微微醉意。
- 朗吟:大声吟唱,表达一种洒脱的心情。
- 水仙:这里可能指的是水中的水仙花,或是用作比喻,暗指有情人。
- 闲事:指的是悠闲自在的事情。
- 高秋:指深秋时节,天气清冷,景色宜人。
典故解析: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与洞庭湖的美景紧密相连。古代诗人常常以山水作为寄托情感的对象,而水仙则是古代文人常用以象征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遨,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郑遨在洞庭湖游玩时,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体现出唐代文人追求的淡泊明志、志趣高远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宿洞庭》展现了唐代诗人郑遨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月到君山”引入,描绘出一幅月光洒在君山上的宁静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清幽与静谧。接着,诗人“酒半醒”的状态透露出一种微醉的清醒,正是这种状态使得他更加敏感于周围的美景。
“朗吟疑有水仙听”一句,诗人放声吟唱,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他内心的欢愉与自由。水仙的出现,增添了诗中的灵动和情趣,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象。
“无人识我真闲事”,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与世无争的态度让他在高秋的清冷中,更加体会到洞庭湖的壮美。诗的最后一句“赢得高秋看洞庭”,总结了他在这份闲适中的收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到君山酒半醒: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微醺的状态。
- 朗吟疑有水仙听:表现了诗人吟唱的欢愉与自然的灵动。
- 无人识我真闲事: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
- 赢得高秋看洞庭:总结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与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唱比作与水仙对话,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水仙似乎在倾听,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与清幽。
- 君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壮丽。
- 酒:象征放松与愉悦。
- 水仙:代表美好与灵动。
- 高秋:象征丰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月到君山”中的“月”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云彩
-
诗人在哪个季节欣赏洞庭?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无人识我真闲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孤独
- C. 喜悦
- D.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宿洞庭》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闲适,但郑遨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宁静,而王安石则融入了更多的历史感与人情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