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鹫峰寺送吴非熊之楚》
时间: 2025-01-11 09:4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春鹫峰寺送吴非熊之楚
作者: 陈玄胤 〔明代〕
蘼芜绿遍柳垂丝,
黯澹东风乍别时。
兰若晓钟乡梦断,
布帆春涨客程迟。
月明湘岸闻猿啸,
花落黄陵共鸟悲。
犹恋同心与同调,
酒尊诗卷隔天涯。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鹫峰寺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卷,蘼芜绿草遍地,柳树垂下柔嫩的丝条。东风送别,心中难免黯然神伤。清晨的钟声在兰若寺中响起,乡愁如梦般破碎;春水上涨,船行缓慢,旅途似乎变得漫长。月光下,湘江边传来猿猴的啼叫,黄陵的花儿纷纷落下,鸟儿也在悲鸣。尽管心中依然留恋与你同心共调的情谊,酒杯和诗卷却隔着千山万水。
注释:
- 蘼芜:一种野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黯澹:形容心情忧伤、沉闷。
- 兰若:指兰花丛生的地方,这里引申为寺庙。
- 布帆:指船的帆,暗示旅途。
- 湘岸:湘江的岸边。
- 猿啸:猿猴的叫声,常与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黄陵:黄帝的陵墓,常常被用来象征亡灵和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玄胤(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寄情山水而著称。他的诗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初春鹫峰寺送吴非熊之楚》写于春季,作者在送别友人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珍重与对离别的惆怅。鹫峰寺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点,借此背景,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离别时的愁绪。开头两句以“蘼芜绿遍柳垂丝”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然而,紧接着的“黯澹东风乍别时”,则将这种温暖瞬间转化为离别时的哀伤。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美与人情冷暖的强烈反差,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更具张力。
接下来的句子“兰若晓钟乡梦断”表现了梦中的乡愁与现实的无奈,清晨的钟声仿佛在提醒着诗人,梦境已碎,现实的旅途依旧漫长。此时的“布帆春涨客程迟”不仅描绘了船行的缓慢,也暗示了离别后情感的沉重。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月明湘岸闻猿啸,花落黄陵共鸟悲”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悲凉。猿啸和鸟悲的意象交错,传达了人间离别的愁苦。最后两句“犹恋同心与同调,酒尊诗卷隔天涯”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尽管面临离别,心灵的共鸣却依旧存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令读者在共鸣中反思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蘼芜绿遍柳垂丝:描绘春天的生机,展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 黯澹东风乍别时:东风送别,心情黯然,表现出离别的惆怅。
- 兰若晓钟乡梦断:清晨的钟声响起,梦中的乡愁被现实打破。
- 布帆春涨客程迟:春水上涨,旅途变得缓慢,暗示离别的漫长。
- 月明湘岸闻猿啸:在月光下,湘江边传来猿猴的叫声,增添了孤独感。
- 花落黄陵共鸟悲:黄陵的花落,鸟儿悲鸣,象征离别的伤感。
- 犹恋同心与同调: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留恋。
- 酒尊诗卷隔天涯:酒杯与诗卷隔着遥远的距离,暗示身心的距离。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猿啸、花落)来传达情感。
- 拟人:猿猴的啼叫和鸟儿的悲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物映衬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东风:象征着离别与新的开始。
- 兰若:代表宁静、安详的环境,也隐喻着内心的乡愁。
- 猿啸:传达孤独与悲伤的情绪。
- 花落:象征凋零与离别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蘼芜绿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凋零的秋天
B. 生机盎然的春天
C. 冰冷的冬天
D. 炎热的夏天 -
“兰若晓钟乡梦断”中,晓钟象征着什么? A. 梦境的破碎
B. 旅途的开始
C. 离别的欢愉
D. 快乐的回忆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C. 乡愁与思念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于友人的送别之情,但王勃的诗更趋向于对未来的展望,而陈玄胤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离别时刻的感伤与怀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风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论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山水与人情:明代诗歌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