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1-11 07:3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作者: 黄孝迈 〔宋代〕
间情小院沈吟,草深柳密帘空翠。
风檐夜响,残灯慵剔,寒轻怯睡。
店舍无烟,关山有月,梨花满地。
二十年好梦,不曾圆合,而今老都休矣。
谁共题诗秉烛,两厌厌天涯别袂。
柔肠一寸,七分是恨,三分是泪。
芳信不来,玉箫尘染,粉衣香退。
待问春,怎把千红换得,一池绿水。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小院中,我低声吟唱,草深柳密,帘子透出空灵的翠色。
夜风在檐下轻响,残灯懒得点亮,寒意让我怯于入睡。
店铺里没有炊烟,关山间明月高悬,地上满是梨花的瓣。
二十年的美梦,始终未能实现,而今年纪已老,心也疲惫。
谁能在烛光下共我吟诗,彼此厌倦了天涯的别离。
心中柔情一寸,七分是恨,三分是泪水。
消息不来,玉箫沾染了尘埃,粉衣的香气也渐渐散去。
等春天来临,怎能用千红的花瓣换得这一池的绿水呢?
注释
- 间情: 指抒发情感。
- 沈吟: 低声吟唱。
- 草深柳密: 形容环境幽静。
- 风檐夜响: 夜晚风声在檐下回响。
- 残灯慵剔: 残灯懒得点亮。
- 梨花满地: 指春天梨花盛开,花瓣落满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孝迈,生于宋代,诗人和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文风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水龙吟》创作于黄孝迈晚年,正值人生的追忆与感慨时期,诗中蕴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和失落的深思。
诗歌鉴赏
《水龙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开篇以“间情小院沈吟”引入,描绘出一个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环境,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小院之中,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接着,诗人通过夜风、残灯等意象,勾勒出一种寒冷和无眠的氛围,流露出内心的怅惘与痛苦。
“二十年好梦,不曾圆合,而今老都休矣”,此句直白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不甘,诗人感叹自己的美好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和对过往的缅怀。后面的“谁共题诗秉烛”则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渴望,内心的柔情与恨意交织,构成了复杂的情感。
最后通过“待问春,怎把千红换得,一池绿水”的比喻,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间情小院沈吟: 在幽静的小院中低声吟唱,表达了抒情的环境。
- 草深柳密帘空翠: 描绘了环境的幽深,象征着内心的孤寂。
- 风檐夜响: 借夜风的声音增添孤独感。
- 残灯慵剔: 暗示诗人的疲惫与无力。
- 店舍无烟,关山有月,梨花满地: 形成了一幅宁静的春夜画面。
- 二十年好梦,不曾圆合: 对人生理想未实现的感慨。
- 而今老都休矣: 表达了对年华已逝的无奈。
- 谁共题诗秉烛: 渴望有人陪伴,分享孤独。
- 柔肠一寸,七分是恨,三分是泪: 复杂的情感交织。
- 芳信不来,玉箫尘染,粉衣香退: 对失去联系的悲伤。
- 待问春,怎把千红换得,一池绿水: 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千红换得,一池绿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无法实现。
- 拟人: “风檐夜响”让自然有了人的情感。
- 对仗: 如“七分是恨,三分是泪”体现了工整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理想未圆的惋惜,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突显了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院: 代表隐秘与宁静的内心世界。
- 梨花: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夜: 代表孤独和沉思的时刻。
- 灯光: 代表希望与温暖,但又是残缺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柔肠一寸”中“柔肠”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柔情
- B. 诗人的身体
- C. 诗人的梦想
答案: A
-
填空题: 本诗中提到的“二十年好梦,不曾____”
答案: 圆合 -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实现的强烈渴望。
答案: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黄孝迈 vs. 李清照: 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黄孝迈更加强调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