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山道人》

时间: 2025-01-11 01:31:09

莳果蔬泉带浅山,柴门虽设要常关。

别开小径连松路,祗与邻僧约往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莳果蔬泉带浅山,
柴门虽设要常关。
别开小径连松路,
祗与邻僧约往还。

白话文翻译:

在浅山旁种植果蔬,泉水环绕着这片土地,
虽然设有柴门,但要常常关好它。
特意开辟的小路与松树林相连,
只与邻近的僧人约好时常往返。

注释:

  • 莳(shí):种植。
  • 果蔬:水果和蔬菜。
  • 泉:泉水,指水源。
  • 柴门:用木柴做的门。
  • 祗(zhī):只,仅仅。
  • 邻僧:邻近的和尚。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与邻近僧侣的友好关系,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推行新法以图强国,亦以诗文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隐居时,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喧嚣,与自然为伴,与邻居的僧人保持友好交往,展现了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与北山道人》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王安石对宁静、朴素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果蔬”、“泉水”、“浅山”都传达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后两句则转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强调诗人虽然选择隐居,但依然与邻近的僧人保持联系,显示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中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莳果蔬泉带浅山”:描述诗人居所的环境,表明他在浅山旁种植果蔬,泉水环绕,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图景。
  2. “柴门虽设要常关”:表明虽然有一个柴门,但为了保持宁静和隐蔽,门要常常关好。
  3. “别开小径连松路”:特意开辟的小路与松树林相连,暗示他与自然、与世俗的连接。
  4. “祗与邻僧约往还”:强调与邻近的僧人保持联系,显示出一种淡泊明志、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莳果蔬”与“别开小径”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形象描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果蔬:象征丰收与自然的富饶。
  • 泉水:象征生命与清新,代表诗人向往的宁静。
  • 松路:松树常青,象征长久与坚韧,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柴门”有何意义? A. 用于隐秘
    B. 用于装饰
    C. 用于招待客人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权力
    B. 向往田园生活
    C. 讲述战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安石的《与北山道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多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陶渊明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境上虽有相似,却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