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五》
时间: 2025-01-22 14:0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苎翁家次近居,人烟沙竹自成墟。
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唯防雨湿书。
贫为湖田长半没,拙因世事本多疏。
当时亦有求名意,自喜年来渐已除。
白话文翻译:
在桑苎翁家旁边居住,人烟稀少,沙滩和竹林自成一片村落。
我想把门移到山边当作床铺,只能修补房屋以防雨水浸湿书籍。
因为贫穷,湖田的一半都被淹没,因笨拙而与世俗的事物格格不入。
当初我也曾有追求名利的想法,如今欣慰的是这种想法渐渐消除了。
注释:
- 桑苎:指桑树和苎麻,古时用于制作布料的植物,暗示隐逸的生活。
- 翁家:指年长者或隐者的家。
- 人烟沙竹:人烟稀少,沙滩和竹林交织的景象。
- 移门:指想把门移到山边,寓意向往自然的生活。
- 湖田:湖泊与农田,暗示自然与生活的困扰。
- 求名意:追求名声和地位的心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桑苎翁家”可能指代隐士生活的理想环境,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士奇,号浣溪,明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曾任职于地方,后隐居于乡间。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而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启晚年,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漠,反映了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高启的《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五》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居环境,展示出一种人迹罕至的安宁。诗中“移门欲就山当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反映出他希望回归自然、超脱尘世的愿望。后两联则转向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因贫困和世事的困扰,诗人对名利的追求逐渐淡化的感慨,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释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桑苎翁家次近居:描绘了隐士的居所,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人烟沙竹自成墟:人迹稀少,沙滩和竹林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环境。
- 移门欲就山当榻:说明诗人希望将生活空间融入自然,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 补屋唯防雨湿书:反映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只能修补房屋以保护书籍,显示出对知识的重视。
- 贫为湖田长半没:叙述诗人因贫困而造成的困境。
- 拙因世事本多疏:表达了对世俗事物的淡漠与无奈。
- 当时亦有求名意:回忆起自己曾追求名声的心态。
- 自喜年来渐已除:最终感到释然,内心愈发平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烟沙竹自成墟”,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山当榻”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寄情。
- 象征:湖田象征生活的困扰,书籍象征知识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泊心态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示了一个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内心宁静的典范。
意象分析:
- 桑苎:象征着隐逸与自然。
- 沙竹:代表着宁静、自然的环境。
- 湖田:象征生活的困扰与无奈。
- 书:象征知识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居住?
- A. 繁华的城市
- B. 隐僻的乡村
- C. 高山之巅
- D. 江边的渔村
-
诗中提到的“求名意”是什么意思?
- A. 追求财富
- B. 追求名声和地位
- C. 追求爱情
- D. 追求知识
-
诗歌中提到的“补屋唯防雨湿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富裕
- B. 困窘
- C. 安逸
- D. 豪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的厌倦。
- 《山中问答》:王维在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美,同时表现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高启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