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十咏 其十九 踯躅崦》

时间: 2025-01-26 06:07:41

一气浃群芳,漫山踯躅黄。

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气浃群芳,漫山踯躅黄。 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

白话文翻译:

整片山野都被春气浸润,漫山遍野的红花映出一片金黄。 有谁能来欣赏呢?只有我自己在这春光中陶醉。

注释:

  • 一气:指春气,整个春天的气息。
  • :浸润,充满。
  • 群芳:各色花卉。
  • 踯躅:指杜鹃花,这里用来形容山中花的颜色。
  • 自解度春光:自己在春光中悠然自得,陶醉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70年-1150年),字德明,号子美,宋代著名诗人。他在诗歌上追求自然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尤其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山居二十咏》是洪适在隐居山林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恬适生活的向往。此诗描绘了春天山中花开盛景,表达了作者独自在自然中享受宁静和美好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展现了山中踯躅花的盛开。诗的开头便用“一气浃群芳”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如同一幅生动的春景画。诗人通过“漫山踯躅黄”的描写,将山野间的花朵与春光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片生气盎然的景象。

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又有些孤独,“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欣赏者的渴望,同时也显示出他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态度。尽管周围无人欣赏,诗人仍能在这片春光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的美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花景的诗,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度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气浃群芳:春天的气息滋养着百花,展现了春的生机。
  2. 漫山踯躅黄: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象征着春的美丽。
  3. 有谁相领略:诗人感叹无人欣赏,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4. 自解度春光:尽管无人共赏,诗人依然沉浸在春光之中,表现了内心的满足与欣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气比作滋养百花的泉源。
  • 对仗: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春光似乎有情,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温暖与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在孤独中自得其乐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春花的美丽,传达了对生命的热情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踯躅: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象征宁静与独立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气浃群芳”中的“一气”指的是什么?

    • A. 风
    • B. 春气
    • C. 雨水
  2. 诗中“踯躅”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杜鹃花
    • C. 梨花
  3. 诗人对欣赏春光的人有怎样的感受?

    • A. 感到孤独
    • B. 感到快乐
    • C. 感到愤怒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洪适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山水之美,但洪适更注重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常常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淡泊。
  • 洪适与孟浩然:洪适的诗更具个人情感,而孟浩然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