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关标重镇,自昔护边陲。
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
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
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
白话文翻译:
三关是重要的边防重镇,自古以来就负责保卫边疆。
观赏的人如同堵墙般排列,帷幕纷纷垂挂。
我想畅饮千日的美酒,恐怕会耽误那十天的佳期。
可喜的是中庭的明月,何妨尽情地饮下这一杯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关:指的是重要的军事关口。
- 重镇:重要的城镇或要地。
- 护边陲:保卫边界。
- 观者:观看的人。
- 堵墙立:指观者如同墙壁般站立,形容人数之多。
- 纷然:纷乱,形容景象繁忙。
- 帘幕:帷幕。
- 千日醉:想要喝醉千日,形容畅饮。
- 十旬期:十天的美好时光。
- 中庭月:指庭院中的明月。
- 卮:古代酒器,指杯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边防重镇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生卒年不详),字孟阳,号放翁,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过中山》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行经重要的边防重镇,目睹人们的生活与景象,感受到时光的宝贵,因而产生了饮酒作乐的念头。
诗歌鉴赏:
《过中山》这首诗通过对边防重镇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诗中开篇“三关标重镇,自昔护边陲”,将读者带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展示了诗人对边防的尊重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接着“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通过对观赏者的描绘,生动地呈现出这个地方的热闹,仿佛可以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
而后两句“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饮酒的渴望。在这里,诗人内心的矛盾显现出来:想要尽情享乐,但又担心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最后一句“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不仅通过“中庭月”这一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诗人放下顾虑,尽情享受人生的态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关标重镇,自昔护边陲。
描绘了三关的重要性,强调其自古以来作为边疆重镇的地位。 -
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
形象地描绘出观众如墙般排列,形容场面热闹,气氛欢快。 -
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
表达了诗人想要尽情酩酊大醉的愿望,但又担心会浪费时间。 -
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
赞美了中庭的明月,鼓励人们放下顾虑,尽情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前后句对称,形成平衡。
- 比喻:将观者比作“堵墙”,加深了场面的热烈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时光,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对边防重镇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关:象征着边防的稳定与安全。
- 月:象征着宁静、明亮、希望。
- 卮:象征着饮酒的快乐和畅快。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传递出对人生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镇”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三关
B. 中山
C. 边陲 -
“观者堵墙立”形容了什么样的场面?
A. 人数众多
B. 风景优美
C. 安静祥和 -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A. 消极
B. 矛盾
C. 不在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珍惜,但风格更加豪放,情感更为激昂。而洪适的《过中山》则显得更加温婉细腻,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