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重九》
时间: 2025-01-27 03:57:0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庭芳 重九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芦展霜英,蓼开红粟,三分秋在堪怜。
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
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
吹不去,当头皂帽,直上有青天。
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壸里清元。
已住云山,绝顶芸尽芝。
田何处更寻高,巘累芒鞋竹杖横。
肩凝眸处,齐州数点,万里罩平烟。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冷的季节,芦苇花开得格外娇艳,水边的蓼草也结出了红色的果实,令人怜惜这三分秋色。
芙蓉花尚未盛开,正午的阳光压得绛色的痕迹鲜艳如新。
似乎想和人们一起畅饮美酒,何必去问谁在这年头更为健壮呢?
那风吹不去我头上的皂帽,直指青天。
曾经飞仙传授给我汝南的真传,壸中藏有清澈的元气。
如今我已居住在云山之上,那里灵芝与芸香俱尽。
哪里还能寻求更高的境地,山峦叠嶂,芒鞋竹杖横在路旁。
我凝视着肩上的远方,齐州的几处烟火,万里之间只见平淡的烟雾。
注释:
- 芦展霜英: 芦苇在霜打之后,花朵盛开。
- 蓼开红粟: 蓼草开花,结出红色的果实。
- 三分秋在堪怜: 指秋天的景色令人怜惜。
- 芙蓉木未: 芙蓉花尚未开放。
- 午压绛痕鲜: 正午的阳光照射下,红色的痕迹显得鲜艳。
- 皂帽: 指一种帽子,象征隐士或修道者的身份。
- 飞仙曾授我: 意指曾经的神仙传授给我道理。
- 汝南真诀: 指汝南地区的道家经典。
- 壸里清元: 壸即壶,清元指清澈的元气。
- 齐州数点: 指齐州地区的若干点烟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他是“明末清初文人”的代表,致力于理学和诗词的研究,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满庭芳 重九》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是传统的登高节日,诗中融入了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邃思考。
诗歌鉴赏:
《满庭芳 重九》是王夫之以重阳节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词,体现了他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珍惜。诗的开头以“芦展霜英”引入,展现了秋天的凄美,接着用“蓼开红粟”描绘出丰富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深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来表达一种豁达的态度,似乎在告诉人们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必过于在意未来的变数。整体上,诗歌融合了自然的美、人生的哲理,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展霜英,蓼开红粟: 描绘秋天的景色,芦苇和蓼草的生长。
- 三分秋在堪怜: 表达对秋天美景的怜惜。
- 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 形象描绘花未盛开,阳光照耀的景象。
- 似欲将人共醉: 表达诗人希望与人分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 何须问谁健他年: 强调享受当下,不必过于关注未来。
- 吹不去,当头皂帽: 象征隐士的身份,表达对自由的追求。
- 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 引用道教思想,强调心灵的追求。
- 已住云山,绝顶芸尽芝: 描绘隐居生活,追求高洁的境界。
- 田何处更寻高: 表达对更高境界的渴望。
- 肩凝眸处,齐州数点,万里罩平烟: 萦绕的思绪,展现对远方的眺望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 对仗:诗中用词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秋天的描绘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英: 代表秋天的寒冷与美丽。
- 芙蓉: 象征美丽与希望。
- 皂帽: 象征隐士的身份,追求自由与淡泊。
- 云山: 代表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蓼开红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果实
C. 一种花 -
诗人希望与人共醉的意思是? A. 寻求饮酒的快乐
B. 分享人生的美好
C. 忘记过去的痛苦 -
诗中“飞仙曾授我”的意思是? A. 诗人得到神仙的传授
B. 诗人追求道教的思想
C. 诗人想要隐退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王夫之的《满庭芳 重九》都以重阳节为背景,前者表达思乡情怀,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首诗的主题虽然相似,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王维更为悲伤,而王夫之则显得豁达。
参考资料:
- 《王夫之集》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