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宝上人》

时间: 2025-04-27 13:07:08

昔寻老岳到庵西,岳死庵空路已迷。

师举旧诗余不记,茫然恐是梦中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示宝上人
作者: 刘克庄

昔寻老岳到庵西,
岳死庵空路已迷。
师举旧诗余不记,
茫然恐是梦中题。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到庵西去寻访老岳,
然而岳已经去世,庵里空荡荡的,我的路也迷失了。
师父提起旧诗,我却记不清,
只感觉茫然,恐怕是梦中所写的题目。

注释:

  • 老岳:指的是一位年长的高僧或老师,可能是诗人的恩师或知己。
  • :指的是寺庙,通常为隐居或修行之地。
  • :在此指提起或提及。
  • 余不记:我不再记得。
  • 茫然:心中迷惑、不知所措的样子。
  • 梦中题:指在梦中写的题目,暗示诗人对现实的迷惘和不确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青藤,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福建,晚年隐居于庐山。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心中感慨万千。诗中提到的“老岳”可能是他曾经敬仰的一个老师或朋友,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示宝上人》是一首充满怀旧和感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老岳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在开篇,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寻访老岳的场景,然而如今岳已去世,庵宇也空空如也,这一情景使得诗人感到无比孤独和迷惘。这里的“庵空路已迷”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的空旷,更象征着心灵的失落。

接下来,诗人提到师父提到旧诗,但他却记不清,这种失忆反映了岁月流逝带来的遗忘和无奈。在最后一句“茫然恐是梦中题”,诗人将自己的思绪与梦境联系在一起,暗示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不真实感。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哀伤,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寻老岳到庵西:这一句交代了诗人曾经追寻老岳的情景,体现出对老岳的尊敬与怀念。
  2. 岳死庵空路已迷:老岳的去世使得庵宇空空,诗人迷失在没有方向的路上,表现出失落的心情。
  3. 师举旧诗余不记:师父提起过去的诗作,但诗人却无法回忆,显现出时间的无情。
  4. 茫然恐是梦中题:诗人感到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否真实,暗示内心的困惑。

修辞手法:

  • 对比:生与死的对比,老岳的存在与去世形成鲜明对照。
  • 象征:空庵象征着失去和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空虚。
  • 比喻:将记忆与梦境相联系,表现出对现实的模糊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诗人通过怀旧的情感,展现出对生命短暂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岳:象征智慧与指导,代表失去的友谊。
  • :代表修行与空灵,但在这里又意指失落与孤独。
  • :暗示迷惘与不真实,反映内心的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老岳”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老师
    C. 亲人
    D. 同窗

  2. 诗中提到的“庵空路已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愤怒
    D. 希望

  3. "茫然恐是梦中题"中的"梦"隐喻了什么? A. 美好回忆
    B. 不真实感
    C. 幸福生活
    D. 未来的期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同样反映了对故人和往事的怀念。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示宝上人》与《夜泊牛津口》: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失去的感慨,但《夜泊牛津口》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示宝上人》则围绕对逝去友人的深情追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 《宋代文人情怀》